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遂宁安居育才卓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一 期末 2023-08-24 1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指出,新石器时代的花瓣纹彩陶的流行范围,已经涵盖了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各地区的花瓣纹彩陶又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整个文化区就像一朵由花心和多重花瓣组成的史前中国之花。这说明早期中国(       
A.“花心”文化向“花瓣”扩展B.文化呈一体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
C.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地位D.文明时代始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
2023-11-01更新 | 307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中国现代知名学者陈梦家指出:“卜辞中常有'王卜’,'王贞’之辞,乃是王亲自卜问,或卜风雨,或卜祭祀征伐田游……王兼为巫之所事,是王亦巫也。”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商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世俗领袖难以决定军国大政方针
C.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D.神权是维系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中国象棋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地位,都有自己的名字,名正言顺:同时棋子间有严格的等级秩序,为保帅,其余棋子皆可“杀身成仁,舍身就义”。象棋的这些规则所体现出的传统思想是
A.道家思想B.阴阳家思想C.法家思想D.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学成就最早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据记载,在秦王更号为皇帝、实行分封制度还是郡县制度、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经过激烈争议,最后由皇帝裁断。秦始皇的这一做法(     
A.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B.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是为了便于管控地方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下图所示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漫画。据图可知,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     

A.增加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强化了君主专制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     
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022-11-26更新 | 90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在唐代,出于三省行政的职能不同,不同部门官员的工作诉求难以统一,经常出现三省官员相互之间“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现象。为此,乃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匡其政。据此可知,政事堂宰相集议的设立(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北宋初期,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的官职是(     
A.节度使B.通判C.枢密使D.刺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D.领事裁判权
2022-12-06更新 | 75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近代史学家蒋廷黻在评价某一重大事件时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才意识到非学西方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失去了20年的宝贵光阴。”当时“少数人觉悟”主要是指(     
A.借鉴西学,革新制度B.救亡图存,批判儒学
C.师夷长技,崇尚宪政D.引进器物,维护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一位美国学者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领土被剥夺,经济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一个屏藩朝鲜亦被摧毁。”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促成了清政府主动推行新政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鸦片贸易取得合法地位D.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这一事件(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表为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该表反映了“三三制”原则
身份家庭成分社会出身
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绅士商人学生军界工人务农
数量7174126915102253
A.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
C.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D.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的现象,连国民政府也承认“印刷机不能生产出足够的钞票”。对此情景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经济侵略加剧了国民经济的崩溃
B.形象地说明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失败
C.这是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
D.此情景是美国对华经济侵略的直接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察举,通俗的解释就是察廉举孝,大致说来就是“四科举士”——孝廉、贤良方正、太学博士弟子和特科特举。其中以孝廉最有影响。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等

材料三   220年,曹丕继位后,为了吸收人才,争取世家大族支持,采纳颍川士族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摘编自读史笔记

材料四   北大历史教授张希清对科举制的定义:“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渊源流长,起始于隋,发展于唐,变化于宋,定型于明。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相比察举制的进步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已恢复到2460万。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大关。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全国人口已达到4.1亿。…"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相当于固定和取消人头税,既刺激了人口生殖,又消除了隐匿人口不报情况。与此同时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更为强化,对定居乃至流动人口的清查更加严密,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版图扩张和改土归流也增加了不少新注籍的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清政府重农政策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使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

——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

材料二   乾隆中期,官方记载的全国耕地面积为7.8亿亩,通常认为实有耕地面积当在10亿亩左右。根据清人估计,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占有耕地应达到4,方能维持温饱以此测算,则在乾隆末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已经不足,到道光后期更降到2.5亩。自康熙后期起,粮价、地价直线上涨,涨幅高达数倍,并带动了其他商品物价的普遍上扬。人口过剩现象也逐步出现,无业流民数量日增,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民国前的旗装

简介:满族传统服饰。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
图二民国后流行的旗袍

简介:中西合璧服饰。开省收腰,表现出女性曲线;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服饰亦较简约。

上面两组图片能够反映辛亥革命前后旗袍式样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5,6,7,8,9,16,17
2
政治史(旧)
3
文化史(旧)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单题
30.85儒家单题
40.85汉赋单题
50.85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60.8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单题
70.65科举制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隋唐科举制单题
80.6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90.85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单题
100.85《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10.4洋务运动单题
120.65《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单题
130.85长征的意义单题
140.65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单题
150.65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65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17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80.4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