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湖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1-23 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选修(旧)、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如表所示为距今约8000年的河南裴李岗遗址的石制生产工具及其用途。由此可知,当时当地已出现(     
生产工具用途
石斧和石铲砍伐和挖掘
石镰收割农作物
石磨棒谷物加工
A.循环的农业经济B.初步的社会分工C.简单的农业生产D.分散的小农经济
2023-11-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古书中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之人”“三正”等官长,夏朝的兵士称为“甲士”,“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材料反映出夏朝(     
A.已建立国家管理机构B.官员职责日益明朗
C.官员森严的尊卑等级D.已结束国家动荡状态
2023-11-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商鞅变法后,秦国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商鞅死后,秦惠文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这说明商鞅变法(     
A.完成了社会转型B.迎合了时代要求C.强化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秦朝统一
2023-1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荀子》中记载:“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这反映出荀子(     
A.批判迷信鬼神的宗教观B.具有朴素的人文精神
C.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D.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2023-11-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读如表。由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秦朝(     
著作作者内容
《史记·秦本纪》司马迁把天下分为36郡
《秦郡新考》谭其骧郡级行政单位46个
A.地方行政区划已无可稽考B.郡县制在当时未全面推行
C.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D.地方行政制度出现了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云梦秦简·语书》中记载:秦朝对私斗、拾遗、私徙、游食、非时砍伐林木,还有投匿名信、巫蛊、户籍报不实,向大街抛秽物、灰烬等各种不良行为,均视为犯罪,并加以严惩。材料可用来说明秦朝法律(     
A.重视犯罪的具体情节B.形成完备的执法体系
C.具有轻罪重罚的特征D.维护了社会稳定局面
2023-11-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7. 《汉书》中记载,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虽语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这表明汉代(     
A.民族认同感的加强B.地方割据势力削弱
C.统治区域不断扩大D.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2023-11-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8. 董仲舒将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于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并创立了“阳尊阴卑”的理论。他把这种理论用于社会,又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
A.开始关注天人之间关系
B.服务于封建统治
C.改变了传统儒学的精髓
D.糅合了法道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东晋时期,北方南下人口避开沿江膏腴之地,逐空荒而居,不与当地土著发生经济利益冲突,而且多向江南的岗埠地区发展,种植麦、菽。由此可见,人口迁移
A.加剧了江南的人地矛盾B.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C.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D.有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有学者指出,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反映出
A.孝文帝改革亡废除了汉族的旧俗B.胡服禁令遭到了各族的反对
C.民族融合是孝文帝改革的前提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隋朝统一后,关中等北部地区人口激增,仅依靠陆路转运使粮食供应紧张,迫切需要扩大水上交通线,促进贸易往来。由此可知,隋代的大运河(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加强了朝廷对全国的统治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改变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面唐诗反映了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的关系。由此可以推知,唐朝(     
作者诗名诗句
窦威《出塞》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周繇《送人蕃使》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张籍《送和蕃公主》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元稹《西凉伎》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A.强化了对西北诸民族的控制B.有意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实行了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D.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在唐朝前期,租庸调的征收既不依赖评定户等,也不依靠清丈土地,只需控制好中男和丁男,将大部分变化因素排除在考虑之外。由此可见,租庸调制具有(     
A.便于操作性B.与时俱进性C.通权达变性D.因地制宜性
2023-11-23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公开宣扬“援佛入儒”。这反映出唐朝思想界(     
A.侧重于对佛道的宣扬B.儒学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C.出现了三教合流现象D.佛道对儒家思想的汲取
2023-1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兼并战争,到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需要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于是这些知识分子有了发挥才干的历史舞台。他们大多自成一家,有自己的精髓思想,帮助列国进行改革。周朝以前,学在官府是理所当然的,春秋战国时期,士族阶层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局面,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百家争鸣逐渐产生并发展。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   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道德和礼教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孟子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韩非子认为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道家主张无为,信奉“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认为无为是治国的最高境界。到了封建社会,王朝初期多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经济有所恢复后实行积极有为的儒家治国,同时制定法律,规范民众行为。

——摘编自钱崇涛《百家争鸣万流归宗——略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之法源于先秦商鞅变法,而商鞅变法的依据则为李悝的《法经》,后改法为“律”,后世便以“律”为法治之名。秦朝的律并不仅仅指刑律,还包括很多行政中应用的各种规章,如:农业管理有《田律》,市场管理有《市律》,货币及财务有《金布律》,等等。秦朝的律法中有大量的律条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很少会从臣民角度考虑律法的合理性。在律法的具体实施方面,秦朝特别重视臣民对律法的了解,统治者认为只有臣民都明确地知晓法律具体条文,才能使他们有法可遵。所以秦朝的各法律条令都会向民众公布。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民众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

——摘编自徐岩《浅析秦朝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西汉初年,陆贾建议汉高祖刘邦效法商汤、周武王“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实行“仁义”。文和武,也就是德和刑的两手,其各具用途,必须并重,使相济为用。汉初黄老思想虽对秦代的专任刑罚持严格的批判态度,但并不否认法律的重要性,也强调“明具法信”“进退循法”。黄老学说提出“刑不厌轻”“罚不患薄”,这与秦代重刑学说有天壤之别。这种思想立足于道家的无为,却和儒家的仁政观点有很多相通之处。从汉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到惠帝、高后时的“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及文帝、景帝各代的“除肉刑”等,就立法者意愿来说,都是要改变秦代暴政,要求宽减刑罚。

——摘编自田大治《论汉代的德主刑辅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法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初年的法治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治对社会的影响。
2023-1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炀帝即位后诏令宇文恺在洛阳城废墟以西9公里处修建洛阳城。洛阳城全城面积45.3平方公里,城郭周长25公里。城内共有一百零三坊三市。城内河渠众多,到处都有漕渠相通。整个水运系统以洛水为中心,城南城北遍布河渠;洛水北岸有瀍水、漕渠、泄城渠,南岸有通济渠、运渠和分渠。隋炀帝还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洛阳交通更加便利。大量的劳动力迁入,使洛阳的人口得到了迅速的增加。唐朝初年,洛阳社会稳定,人口大量增长。武则天时期定都洛阳,其人口一度突破一百万,洛阳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商业大都市。人口的扩张也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唐初,由于关中地区人口众多,粮食无法满足需求。于是,统治者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了相当数量的粮仓。其中最重要的有洛口仓和含嘉仓。武则天时期,大量人口的迁入,为洛阳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并拓宽了市场,来往洛阳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

——摘编自《隋唐时期洛阳城经济文化的发展》


历史的发展往往呈现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请从材料的整体或任一角度提炼有关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鲜明,阐释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的歌词在内容方面大部分是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在那个时代,在封建礼教强大的统治威力的笼罩下,男女的正当爱情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热烈而大胆歌唱男女爱情的而又较为婉转动听的民歌就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北方民歌保存于《乐府横吹曲辞》,《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当时北方各民族间常起争端,战争频繁。长期的行伍生活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北方人民的性格锻炼得勇武刚强,北方民歌以很多篇幅反映了战争和人民的尚武精神。

——摘编自晏天丽《浅论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

材料二   唐人饮酒姿态豪迈不羁。一些酒肆轻歌曼舞,宴饮游戏丰富多彩,这种氛围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新鲜与愉悦。在酒肆交易中,现钱买卖、质酒、以物换酒、赊贷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诗人买酒的欲望,极大地改变了唐代诗人的生活方式,助长了饮酒习尚,由此酒更能迅速融入诗人生活。酒肆题壁诗推动诗歌传播,酒肆成为酒妓歌舞表演的场所及其与诗人认识交往的媒介。在酒肆文化中,诗人作诗技艺的精进与诗歌风貌的嬗变都在悄然进行着。

——摘编自于帅帅《唐代酒肆与唐诗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民歌风格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酒肆文化对唐诗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3-1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选修(旧)、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文化交流与传播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文化史(旧)
5
选修(旧)
6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夏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单题
30.85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单题
4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单题
50.65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60.65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单题
70.85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单题
80.8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90.65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单题
100.65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单题
110.65隋唐的统一单题
120.65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单题
130.65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单题
140.65赋税制度(汉-唐)单题
150.65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85百家争鸣的影响及意义
170.65秦朝的暴政及法制建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90.65文学艺术(魏晋-隋唐)
三、论述题
180.4隋唐的统一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