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河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1-13 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选修(旧)、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西周时期姬姓诸侯国多数处于交通要冲地带,不仅承担控制四方的任务,而且空间上与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这一措施(     
A.适应了周王控制地方的需要B.便于对诸侯的直接管辖
C.加剧了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D.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战国时期,有学者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这一主张(     
A.深受民本思想的影响B.运用了朴素的唯物观
C.带有一定的平等精神D.彰显天下为公的理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对国家文书不熟悉,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这体现出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B.地方行政效率亟需提高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D.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据《汉书·赵广汉传》记载,赵广汉被萧望之劾奏不道罪名后,被下廷尉狱审理,廷尉将拟定罪刑上奏皇帝,“天子可其奏”,广汉获腰斩刑。这表明汉代(     
A.治国注重严刑峻法B.司法审判程序化
C.法律教化功能强化D.推动法制儒家化
2023-09-07更新 | 3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梁书·武帝纪中》记载,南朝梁武帝曾下令:凡五馆生(五经博士开馆招生的学生),“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上述言论(     
A.表现出对士族门阀政治的不满B.旨在将地方选官权收归中央
C.体现了对选贤任能原则的认可D.肯定了学校教育的重大意义
2024-01-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唐代统治者提出,“凡听讼理狱,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所以虽然唐律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但在司法实践中,更多时候却是出于伦理的理由而促使法官缘情舒法。这一反差表明(     
A.唐朝注重司法的引导教化功能B.儒家伦理成为唐律的核心思想
C.统治者推行宽刑仁政治国理念D.唐代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之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唐朝建立之初,不设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十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据此可知,唐初(  )
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
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D.已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2023-09-19更新 | 49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宋代科举制中新增了“特奏名”的规定:多次参加省试或殿试的落第举人,达到规定的参举数和年龄,即可另立名籍申奏朝廷,参加殿试。由此可知,“特奏名”制度
A.是宋代吏治腐败的根源B.加强了对士人阶层的笼络
C.开创了重文轻武的传统D.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明会典》载:“凡在京堂上、正佐官考满三年、六年,俱不停俸,在任给由,不考核,不拘员数,引至御前,奏请复职。”至于六部五品以下官员“历任三年,听于本衙门正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惰,从公考核明白,开写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送监察御史考核”,再由吏部覆考。明朝的这些做法(     
A.意在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B.体现了决策机制的变化
C.助推官僚机构的相互制衡D.保障了官员素质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     
A.扩大巡视御史权力B.提升监察制度效能
C.形成独立监察体系D.实现地方吏治清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传统乡约倡导基层群众自治,它由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倡导,乡民自愿配合、受其约束,以达到教化民众、劝善惩恶、淳化风俗等社会效果。至清代,乡约被赋予诸多行政职能,如稽查、催科等,而其教化职能被削弱。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清代(     
A.社会环境有一定改善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C.忽视法律的防范作用D.地方政府官员尸位素餐
2023-10-09更新 | 441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清朝在地方行政区划上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思想,将毗邻四川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省。此外,清朝还将岭南分为广西和广东两省,并把与两广文化、地理接近的文山地区划给云南。清朝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区域平衡发展B.强化华夏一统观念
C.维护地方政治稳定D.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该章程的颁布(     
A.使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B.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
C.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D.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1905年,湖北当局在黄陂县募兵,96人中有12个廪生、24个秀才。同时有大量的旧文人转向新式教育,成为新学堂与学务机构的教职员。清末贡生陈蝶仙开办了许多公司,生产牙粉、酒、汽水及玻璃。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废除(     
A.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B.提高了士人群体的政治地位
C.反映了新式教育体制的确立D.促进了国家政治认同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下表是1904~1910年晚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类别法律法规内容数量(部)时间(年)
综合性法规商律、注册71904~1906
行业性法规铁路101903~1908
劝导奖励实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81905~1910
A.法律实施保障了经济的繁荣B.经济实现了近代化
C.政府重视经济的法治化管理D.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