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1-17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2023-11-06更新 | 413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论述的是(     
A.儒学的独尊B.戏曲的成熟C.印刷的普及D.专职画家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史书记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体现(     
A.藩镇割据B.朋党之争C.郡国并行D.外戚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南北朝时,出生江左的陈庆之目睹洛阳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后,回到梁朝对人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英阜,目不能识,口不能传”。该评价可以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促进了北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B.推动了洛阳城由衰败走向复兴
C.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逐渐消亡D.缓解了南北朝意识形态的对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唐代商人的通婚阶层主要有艺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而宋代商人不仅可以联姻于士人、高官、有的商人之女还可以入宫为皇妃,乃至正位中宫。这表明宋朝(     
A.门第观念日益淡化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社会阶层流动增强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辽朝统治者不拘泥于传统,务实求变,实行一种“因俗而治”的管理制度,即“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体现了辽朝(     
A.契丹文化的兼容性B.民族政策的歧视性
C.对外政策的开放性D.统治政策的灵活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位皇帝逝去后,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这一制度体现了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宋神宗时,王安石主导一系列改革,得以在哲宗时“配享神宗皇帝庙庭”,但南宋建炎初年,又“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这一变化说明(       
A.王安石变法不利于南宋的发展B.王安石的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C.时代因素会影响对人物的评价D.社会越发展对人物评价越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则进一步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纵出自圣人……,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A.二位学者反对格物致知与儒家经典B.儒学思想体系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C.城市市民阶层兴起促进儒学普及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儒学体系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下列历史信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1757年,清军击败准噶尔部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A.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B.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发展
C.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它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存有戒心,从而不敢胆大妄为,不敢欺下媚上,只能甘心做忠顺的奴才。而最令人忌讳的是……把官员秘密言事变成官员的一项本职工作,因而亦具有特务性质。”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宰相制度B.奏折制度C.司礼监D.理藩院
2023-11-1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大厂高级中学、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钱穆先生指出:“盖梨洲(黄宗羲)论学……其重实践,重工夫,既不蹈悬空探索本休、堕入渺茫之弊;又不致陷入猖狂一路,专任自然。”这表明黄宗羲(     
A.反抗儒学权威B.批判君主专制C.注重经世致用D.强调格物致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参会的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精英,有袁世凯、聂士成等新军将领,甚至翁同龢、张之洞等身任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层官僚也成为会员和赞助人,一些以保守著称的人士也开始出现态度上的新变化。这表明(     
A.体制创新的有利因素增加B.维新派与封建官僚已达成妥协
C.救亡图存已成为各界共识D.社会各阶层共同推进制度革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近代中国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在确定中西文化关系时,最初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将西方技艺归入“器”,而中学归入“道”;稍后采用了更为有力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即“中体西用”之说;同样的态度还表现为在中国传统中寻找支持现代化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托古改制”。材料旨在表明,这些“有志革新的绅士”(     
A.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B.学习西方的态度呈现越来越灵活的态势
C.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时存在着矛盾心理
D.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2023-11-13更新 | 629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社会中逐步出现了一个负责管理地方公务的士绅群体——绅董。下图为《申报》记述的从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关于绅董的条款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的总体态势表明( )

A.民族危机空前加深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基层治理成功转型D.民主思想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1914年9月,北京政府出台的《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商会随即强调“地方官厅对于商会有保护之责,无干涉之权”“商会无一事不须禀承地方长官,前清专制尚且祛除此种抑压,民国共和竟有此变本加厉政体”。这体现出,当时(     
A.民国政府阻碍工商业发展B.商会维护其独立性的抗争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D.君主专制与民主意识冲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