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效果验收(三)历史试题
河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1-28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武成王庙,是祭祀军事重臣姜太公吕尚的场所。唐代重视对姜太公的祭祀,玄宗在京师及各州均设置武王庙;而宋代则仅在中央及部分地区设置武王庙,祭祀等级低于文王庙。这反映出宋代(     
A.弱化地方势力B.实行抑武方针C.打压民间信仰D.漠视兵家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关内侯是两汉社会等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较高、规模较大并享有比较丰厚的经济权益。两汉关内侯逐步由贵族爵向官爵转化,由普遍享有食邑向一般不可拥有食邑转化,爵位由可以世袭向大多不可继承转化。这反映出两汉(     
A.官吏的来源日益平民化B.统治阶层内部力量对比变化
C.中枢权力机构职能加强D.地方政治势力受到严密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被迫签署了《大宪章》,其主要精神是维护封君封臣制度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会、封建贵族的特权。因为大封建主在同国王进行斗争时必须依靠骑士和市民,所以《大宪章》对他们的利益也有所照顾。由此可见,《大宪章》的签署(     
A.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开始B.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稳定发展
C.阻止了英国专制王权的建立D.反映了政治运行兼顾多方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民国初年,政党活动多围绕政党领袖进行,各党派争相邀请名流出任党首,跨党现象十分普遍,如梁启超有3个党籍、汤化龙有6个党籍。各党派凭借招揽的精英彼此攻讦,相互掣肘,而“平民翻为旁观看热闹之闲”。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政党政治难以有效运作B.资产阶级政党已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C.制度缺陷导致党争不断D.精英政治与大众民主间矛盾难以调和
2024-01-02更新 | 51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一书中,第四编《现代化的酝酿启动》目录如下,第十四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第十二章戊戌变法:早期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第十三章清末新政:政府的改革尝试
第十四章-:改良主义道路的终结
第十五章辛亥革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启动
A.瓜分狂潮B.义和团运动C.实业救国D.预备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到2016年底,河南省兰考县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3万户、7.7万人减少至1047户、312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4%,115个贫困村有114个实现退出。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9.4%。这些成就(  )
A.说明居民消费结构得以改善B.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C.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D.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中国古人深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之理,对选官制度极其重视。以下提法对应的选官制度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芳”。
②“逐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以居位者为贵”。
③“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④“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学习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建立起文官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文官制度共同特点的有(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②事务官随内阁共进退
③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④实行政治与管理合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甄拔政府任用之公务员”的任命人员考试,适用于除政务官以外的中央机关至乡镇保甲的行政人员。高等考试,甄拔各项任职公务员,在京城举行,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主考官由中央特派。对这一规定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B.具有较强党派性和政治性
C.贯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有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
2023-12-30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2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据记载,贞观年间,李世民联合朝臣对旧律作了重大修改,较之隋律“降大辟(死刑)为派者九十二”,“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李世民此举(     
A.消解了社会矛盾B.加强了君主专制C.完善了中华法系D.蕴含了德治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曾写道:“罗马人,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你应当确立和平的秩序,对臣服的人要宽大,对傲慢的人,通过战争征服他们。”由此可知当时的罗马(     
A.万民法正逐渐发展B.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公民社会地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感动中国》节目自2002年播出以来,每年评选出十位年度新闻性人物,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该节目在观众中口碑极佳,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践行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性发展
C.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时代精神D.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有学者指出,“和约确立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欧洲国际体系——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边界内拥有最高权力,废除了教会对国家具有高于主权的政治权威;认可了国家主权、领土与独立等规范未来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该国际体系下(     
A.各主权国家间的常设使馆相继设立B.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和亚洲
C.废弃战争的承诺仍未真正得到实行D.法西斯势力借此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指示,规定对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内容的地名、碑碣、匾联等,“同少数民族代表共同协商后,分别予以禁止、撤除、更改或封存”。这一规定旨在(       
A.提升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B.确保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性
C.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差距D.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正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战国后期,为统一货币重量,三晋使用刻着“市平”的圜钱,充当检验货币重量的“法钱”或砝码;而同一时期的秦国,在货币流通上则呈现“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的现象。这一不同反映了秦国(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C.放松对经济的管理D.在集权体制上较为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目前,以美元为主的结算和储备体系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     
A.国际金融体系不断重构B.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体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2023-12-29更新 | 37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史载,清朝“合计洋关岁征各税,咸丰末年,只四百九十余万”。下图反映的是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入变化情况,这一时期洋税收入说明(     
A.中国的贸易主权被破坏殆尽B.洋税成为清政府财政的主要税源
C.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经济扩张D.中国沦为西方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2023-08-30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如表是不同时期与户籍有关的信息登记表,此表可用来研究秦汉(     

里耶户籍简(秦)居延汉简(西汉)
居住地
户人+姓名
爵位或职位
财产(房屋、奴婢、牲畜等)X有奴婢姓名
纳赋服役X
A.国家治理能力B.基层组织结构C.赋税征收程序D.地方行政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在人民网历次的全国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多次进入十大热词榜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的和谐稳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社会保障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其他各国纷纷仿效
B.二战后,美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全民覆盖
C.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个人一律无差别享有保险
D.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阶级的形成B.商业的发展和繁荣C.物种的交流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历史上,外来食物引进有三个高峰时期:第一波是张骞凿通西域时,带回了大量的外来物产,如胡蒜(大蒜)、胡桃、胡麻等。第二波是唐代,引进的外来物种有胡椒、胡萝卜等。前两波引进的外来物种大多带有“胡”字。第三波是明末,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蕃”字,如“蕃茄”“蕃豆”。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B.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