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南平第三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福建 高三 一模 2018-06-01 59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2018-02-10更新 | 24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3. 每一个宣传口号,都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下列口号极有可能出现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阶级消灭,个人愉快
C.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A.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D.缓和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2019-10-14更新 | 262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A.倡导民主意识
B.扩大自身权力
C.反对政府改革
D.打压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关于百团大战,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说明了百团大战
A.延缓了日军“南进”的速度
B.收复了华北广大的失地
C.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D.迫使日本改变侵略策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如表为罗马《十二铜表法》的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出自
1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2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第八表《私犯》
3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金额的罚金第八表《私犯》
4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第十一表《五表的补充》

对上述对应的法律条文解析正确的是
A.①外国人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拥有财产所有权
B.②自由人因拥有公民权力而与奴隶地位不同
C.③平民因反对贵族盘剥面利益受到一定保护
D.④平民因非公民身份而不能与贵族阶层通婚
2018-06-01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2018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南平第三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益,限制城乡间的商品货币关系,用超经济的手段从农民身上拿走很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这段评价适用于
A.新中国初期的土改运动
B.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措施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罗斯福新政的农业调整政策
2018-06-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南平第三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漫画表明新政

A.完善了政府公共设施
B.解决了农民失业问题
C.推行救济措施获得民意支持
D.突破宪法规定扩大总统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数千名新经济人遭囚禁,或被赶出家门。到1928年底,1926年注册的40万民营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因不堪重税或警方行动而被关闭;到1929年底,存留的仅占十分之一。苏联上述做法是
A.社会主义工业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打击国内反动势力的措施
D.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2016-09-05更新 | 31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在德才方面有严格要求。汉武帝时期,逐步实行“独尊儒术”,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唐代推行“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祖宣称“宰相须用读书人”,并规定:“进士须通经义,尊周孔之礼。”中央设国子监,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据统计,宋朝书院共有203所。长江流域占74.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民办多于官办。南宋朱熹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可建言”。“生员所作文章,不许妄行刊刻,违者治罪”。

——摘编自郭家齐《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加重视。中学以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大学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91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教育相比,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发展,并加以简要评价。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206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2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于谦,明景帝统治时期的当权重臣。土木之变后,于谦坚决主战,加强防御,使明朝转危为安。1450年,大同参将许贵上疏主张与瓦剌讲和。于谦指出“和不足恃”,主张“选将练兵,养威蓄锐。贼若来侵,则相机而剿杀”。他告诫边将:“中国之驭夷狄,不论彼之强弱,顾我备之有无。”在防备瓦剌当中,于谦重点加强北京附近关隘的防守,放弃明初设置的东胜诸卫,使大同、宣府等关孤悬塞外。在严密防范的同时,于谦也主张对瓦剌采取适当的怀柔政策,“振之以兵威,抚之以恩信,所以折其强而结其心也。”恢复与瓦剌的通贡互市。1449年,贵州苗族起义。于谦派遣吏部尚书何文渊前往贵州宣布“朝廷恩威,赏劳土官土人。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1456年,湖广武冈州苗民起义,于谦即令右都御史王来等“调度官军,设法剿捕”,“不许顾望迁延,致贻害一方之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边防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谦的边防政策作简要评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经济史(旧)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中国古代史
5
政治史(旧)
5,6,7,8,13
6
世界史
7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8
史学热点
9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儒家单题
20.65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单题
30.94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单题
40.85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50.6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单题
60.65科举制单题
70.65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80.4从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单题
90.6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00.65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单题
110.65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20.65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4辛亥革命的评价  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150.4其他人物  戊戌维新运动
160.4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
三、论述题
140.65中国梦·探索之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