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六盘水盘县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
贵州 高二 期末 2018-08-11 179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公元前340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     )。
A.什伍制B.连坐制C.分异令D.塞私门之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2019-01-30更新 | 111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下列有关下图人物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意识
②在宋神宗在位期间进行改革,历史上称之为“庆历新政”
③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整顿吏治
④主政期间,对官员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北魏时期,“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
A.杭州
B.苏州
C.无锡
D.洛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国王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国王)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国王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国王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国王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2022-04-20更新 | 231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0年梅州市曾宪梓中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6. 宗教改革中最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A.路德宗教
B.加尔文宗教
C.英国国教
D.法国国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农民出于苦难的深渊之中。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奥斯曼帝国的搜刮
B.马木鲁克的巧取豪夺
C.西方列强的掠夺
D.农业技术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②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④冲击了天主教的统治
⑤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9. 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①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穆罕默德·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部分国有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企业经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光绪帝认为:“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此语说明光绪帝
A.要挽救民族危亡
B.要为人民改革政治
C.要向西方学习
D.要利用民众的智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4.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崛起的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是
A.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民族意识
B.英法的殖民侵略
C.马木路克的暴政
D.奥斯曼帝国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6. 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A.和平谈判
B.武力对抗
C.经济封锁
D.互相结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加试题】在马恩河战役中,战争双方投入150多万人、6000多门大炮,在200余千米长的战线上展开激战。但德国未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这不能表明的是
A.使双方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之中
B.实际上宣告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C.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
D.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
2018-08-09更新 | 202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盘县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读下图,下列哪位认识到战争无法解决问题,开始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
A.
B.
C.
D.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9. 中东战争及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核心是
A.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矛盾
B.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方案的合理性
C.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家园的权利问题
D.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允许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建国,后又在“贝尔福宣言”中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其主要目的是
A.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B.支持落后地区的民族主义
C.维护本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
D.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九国公约》实质上是“又要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是因为
①它没有规定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
②它没有取消列强各国的在华特权
③它没有废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丝毫没有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有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C.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2019-07-25更新 | 22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0年浙江慈溪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4. “二战”结束后,美国干预和参加的局部战争有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中东战争
④印巴战争
⑤海湾战争
⑥伊拉克战争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5. 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最早使用毒气战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
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 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7. 下列关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的共同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两个政权爆发内战
B.苏联、美国分别支持北方、南方政权建立,造成分裂局面
C.美苏两国借此争夺世界霸权
D.美苏各支持一方进行激烈的对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8.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是因为(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0. 尼克松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
A.强硬政策
B.对苏“缓和”政策
C.全面收缩
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2018-08-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盘县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1. 下列各项中,由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决定的内容是
①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②朝鲜南北分别为美苏受降区
③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
④不能单独与敌方停战或讲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说明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到俄国,皇家禁卫军第一师在奥拉宁鲍姆登陆,听副主教杰尔查文吟咏感恩赞美诗。祈祷时,警察冷酷无情地殴打着试图移近排列成行的军队的人们。这给我们留下了回到祖国时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印象……最后,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在卫兵队的伴随下出现了,他骑着一匹漂亮的栗色马,手上执一把出鞘的剑,他准备在皇后面前放下这把剑。我们高兴地看着他。然而,就在那时,一个农民几乎是在他的马底下穿过了街。皇帝催马前进,握着出鞘的剑冲向那个正在奔跑的农民。警察也用棍棒攻击那个农民。我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背过脸去,替我们敬爱的皇帝感到羞愧。那是我对他的第一次失望;不自觉地,我想起了一只猫,它转变为一个美人,不过,它不能看见一只老鼠而不扑向他。

—A.G.梅朱尔《第一次俄国革命》

材料二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D.M.华莱士《俄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国”的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快的印象”和“替皇帝感到羞愧”?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什么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二的预测?

(3)材料二中,“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

—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圣彼得堡来客》

材料二丘吉尔同他的同谋者认为:“要使前俄罗斯帝国臣服,不仅是军事上远征问题,而且是世界政治问题……我们只有依靠德国的帮助才能制止俄国。”

—《丘吉尔的一生》

材料三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丘吉尔的一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的历史背景是否相同?说明判断的理由。

(2)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丘吉尔对德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一和三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

(4)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2018-08-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盘县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

试卷题型(共 3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2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选修(旧)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世界史
4
中国古代史
5
文化史(旧)
6
中国近现代史
7
政治史(旧)
8
经济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单题
20.85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单题
30.85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单题
40.85魏孝文帝改革单题
50.65宗教改革单题
60.94欧洲宗教改革单题
70.6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单题
80.65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单题
90.9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单题
100.4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单题
110.94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题
120.65戊戌维新运动单题
130.8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单题
140.94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单题
150.6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单题
160.85一战的影响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170.65一战的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单题
180.65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单题
190.85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单题
200.85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单题
210.65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单题
220.65华盛顿会议单题
230.65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单题
240.85朝鲜战争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抗美援朝单题
250.8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单题
260.65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单题
270.8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题
280.65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290.65维护和平的尝试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单题
300.85美苏争霸单题
310.65二战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单题
320.85苏俄政权的创建与巩固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30.65宗教改革  印刷术
340.65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350.4一战的背景  一战的经过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