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10-16 20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凯恩斯给罗斯福的信:“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合理的实验”是指
A.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国家
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这是一位美国总统对当时时局看法,这位总统是(     
A.胡佛B.罗斯福C.肯尼迪D.克林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4. 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2019-01-30更新 | 175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5.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6-11-27更新 | 47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0年江苏连云港灌南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质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布表,该表体现的最主要信息是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英国10010010010075
法国100100100100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
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

A.私有经济比重加强B.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
C.福利政策的出现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列对下面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B.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
C.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D.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农场主公开销毁牛奶的场景,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美国经济进入极度繁荣时期B.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普遍提高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表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的统计表: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46.2%40.6%28.4%16.5%8.4%

表格说明的问题有
①经济危机期间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②各国对经济危机的干预不断减弱
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④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0%,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准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倡导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二战后,法国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国有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到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90%,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在80%以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B.西欧的国有经济与公有制有着本质区别
C.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强化了公有制
D.企业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为多数资本家共同占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到政策引起直接的、表面的变化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5.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A.对抗马歇尔计划
B.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C.打破冷战僵局
D.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2019-08-09更新 | 13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届辽宁省昌图四高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
A.农奴制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解体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至1923年秋,(苏联)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进而在私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75%。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4.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充分尊重。”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模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打破了原有的公有制形式
2018-07-17更新 | 23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5. 《苏联国民经济》:“1949年,当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鞋。”该描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成为军事强国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人民抵制享乐D.实现了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7. 下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此漫画最适合用来说明

A.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问题
B.苏联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
C.苏联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
D.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说:“……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D.兴办公共工程
2020-11-11更新 | 15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考前提分冲刺练十五:世界现代经济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做出的有益探索是
A.图1: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B.图2: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
C.图3:失业保险卡,生活有保障D.图4:挖沟渠兴办公共工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0. 威廉洛克腾堡说“1933——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这一剧变( )
A.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B.彻底消除了自由主义的政策
C.使美国彻底消灭了经济危机D.影响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2008年10月13日,美国纽约华尔街,几名失业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在街头卖艺挣钱


图二:20世纪30年代的求职者

材料二   2009年2月11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该方案最终将耗资7890亿美元。

——新华网

材料三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美国总统胡佛


(1)材料一中两幅不同时期的图片反映了相同的问题,是什么?
(2)历史上的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图二所示问题的?其特点是什么?
(3)对比材料二、三,材料二的做法是否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思想?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材料三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
2020-10-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二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材料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

(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请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经济危机的影响单题
20.4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单题
30.85“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单题
40.4经济危机的影响单题
50.9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单题
60.4经济危机的影响单题
70.65战后的西欧和日本单题
80.85福利国家的出现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单题
90.65经济危机的发生单题
100.65经济危机的影响单题
110.85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单题
120.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单题
130.85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单题
140.65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单题
150.94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单题
160.8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容  新经济政策单题
170.85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80.6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单题
190.6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单题
200.6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斯大林模式 单题
210.85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220.8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单题
230.6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单题
240.85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单题
250.8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斯大林模式 单题
260.6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容  新经济政策单题
270.85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单题
280.65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单题
290.85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单题
300.85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0.85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20.6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勃列日涅夫改革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
330.6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新经济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