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504274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三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西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三公、九卿或列侯也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一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成福,夺天朝之权势。……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路自遇,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巨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文选集》

材料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摘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的选官制度,并说明汉朝用人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弊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积极看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2020-02-10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科举制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佣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底得欧洲人寻敬和蔑慕的、有效德定的行政甘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一一(美)斯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共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例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幕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于的社会心理走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一一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20-10-11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2019-12-12更新 | 1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