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171526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初期统治者以殷纣滥施酷刑为鉴,确立了德治理念,进而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明德,倡导本阶级伦理道德,并用“忠”“孝”等道德观念教化灌输百姓,使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形成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遏制犯罪。慎罚,在适用法律与实施刑罚时,保持克制与审慎。除不得不杀的重大犯罪外,一般都可以宽缓处理。西周统治者提倡“明德慎罚”,实际上,创造了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的治国理念与治国模式。

——摘编自樊鸣《论“明德慎罚”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   到汉武帝时期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的修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中央的权威达到了鼎盛,出现了很多富商大贾,他们兼并土地,进行买卖,但是国家政策太过于软弱,对于社会出现的弊端无法解决,这时汉武帝决定转变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国家的新思想。汉武帝后来放弃战国以来所奉行的严刑峻法策略,改为“礼法并用”,以“德治”为主要手段。在借鉴西周德刑结合经验的基础上,董仲舒以阴阳五行理论和天人感应学说为指导,确立了“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得到了汉武帝的肯定,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

——据马作武《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并分析这一理念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汉武帝在治国思想上的变化,并简析这一治国模式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辩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2020-08-31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春秋战国,如何平治天下,恢复社会秩序成为各家学派关注的焦点,各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内涵。(孟子梁惠王上》载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

“定于一”,又问:“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韩非子坚信“当今争于气力”,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摘编自张子侠《“大一统”思想萌生及其发展》

材料二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韩非子实现“大一统”的路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平治天下”“成为各家学派关注的焦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0-10-21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材料二: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
(2)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史上出现黄金时代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统一思想的措施,这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医董仲舒为了加强君权提出的主张。
2019-01-05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