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200216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兴资产阶级渴望“自由”思想,“自由”经商,鼓励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要求建立适合“自然法则”的“资产阶级王国”。这一时期的英法思想家提出人类社会也被不变的自然法则所支配,即人最初生活于一种自然状况中,人一生下来就由自然赋予自由、幸福等权利。1764年,北美人民明确指出:“殖民地的人民是人,因此,他们有权要求和欧洲人一样享有自然赋予的一切权利。”北美思想家杰弗逊认为,西欧政治制度的弊害,就是各国政府的权力自由膨胀,以致超出人民的控制之外,结果势必产生腐化和暴政。

——据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等整理

材料二   梁启超指斥洋务派“变法不知本原”。他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是当时明确提出研究西人治国本源即西政思想的第一人。梁启超诸人的“变官制”说,显然受其师的影响。甲午后,“西政”一词渐流行。与此相联系,国人对西方现代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也日趋自觉。国人传统的“天下”观,到甲午前渐已消解,中国只为世界万国一员的认知也实已确立。

——摘编自郑师渠《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

材料三   胡适和陈独秀的主张,立即获得响应,钱玄同最为积极。他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说:“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他说“语录以白话说理,诗曲以白话为美文,此为文章之进化,实今后言文一致之起点”。钱玄同又说“自古以来汉文的书籍,几乎每本每页每行,都带着反对德赛两先生的臭味;又研着许多老少汉学大家,开口一个国粹,闭口一个古说,不啻声明汉学是德赛两先生天造地设的对头”,因此,他愤而提出废除汉文。

——摘编自魏宏运《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资产阶级王国”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自然法则”的内容并说明“自然法则”的传播对18—19世纪北美政治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甲午后,‘西政’一词渐流行”的原因,并分析其流行对晚清社会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钱玄同有关“文章”的主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为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漫画。



(1)对四幅历史漫画揭示的相关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时间排序。
(2)任选其中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合理解读。
(3)历史漫画作为一种图像史料,如何认识其史料价值?
2023-02-12更新 | 1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去伪存真是其中的关键。

材料一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美国的《哈勃周刊》和《论坛》杂志分别撰文,认为:“日本代表着现代文明,中国代表着野蛮或者至少是一种没有希望的过时的文明。”“战争确实具有广泛的意义——它是进步与停滞不前之间的一场斗争。日本的胜利意味着现代文明扩大到朝鲜,以及她的财富向世界开放。相反,中国的胜利意味着继续延续朝鲜的无能。”

材料二   “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甲午战争开始后日本发表的讨清檄文《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反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表讨清檄文的意图。
2019-12-04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甲午战争期间,《申报》作为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为朝鲜必当与日本力争,断不可稍有退让。”“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李新军《甲午战争前夕的<中报>舆论》

材料二 《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报告

材料三 《申报》关于甲午战争消息的来源构成


——摘编自曾庆雪《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报>的失实报道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夕《申报》对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报道,可以确定的史实有哪些?哪些属于失实报道?依据材料三分析失实报道出现的原因。
(3)对《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态度与报道,应该如何评价?
2021-03-22更新 | 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