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康梁维新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2050808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4)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2020-12-18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又一次社会动荡、思想变革的历史时期。相对于春秋战国那个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轴心时代”来说,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之酝酿则较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至少晚了一二百年。这个时间差导致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呈现“前慢后快”的变化节奏。当中国知识精英觉悟到西方在科技、军事、经济、政治诸方面领先于中国时,遂急剧酝酿了变革图存的思想,这一思想变革始终充满着巨大阻力,然而也正因为这些封建遗老遗少、独裁专制者不遗余力的对新思想的攻击和污蔑,才让新思想更加充满了生命力和战斗力。从鸦片战争前后的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派,到洋务运动时期的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何启等早期维新派,从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章太炎、陈天华、邹容为代表的革命派,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到五四运动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年青一代共产主义者,一代接一代思想者前赴后继、殚精竭虑、艰苦探索,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他们对历史的进步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思想成果对今天我们的理论建设和现代化事业仍有重要启迪作用。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国近代思想遗产的整理》

材料二   自欧洲启蒙运动发生之日起,就有了反启蒙运动。反启蒙运动的情况是复杂的,不过归纳起来真正对启蒙持反对态度的思想不外乎两大类:一是带有较浓厚的前现代色彩的保守主义思潮,它反感于启蒙对宗教和社会政治秩序的破坏,并出于对法国大革命的敌意而仇视启蒙,代表人物为埃德蒙·伯克、德迈斯特、巴吕埃尔以及后期的尼采;二是具有现代文明精神的自由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应该对20世纪的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负责,代表人物为以赛亚·柏林、雅科布·塔尔蒙,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法国解构主义者福柯和德里达。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启蒙运动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外思想变革的认识。
2020-08-04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_—选修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漱溟曾说:“自进入中学后,便有一股向上之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口”青年时代的梁漱溟一度崇信康、梁的改良主义思想,是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然而,当历史进入1911年后,由于清末“预备立宪”的破产,梁漱溟放弃了君主立宪的立场,站到了反清革命的队伍一边,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对孔子哲学进行了新的诠释,建立起中西合壁的“新孔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梁漱溟追求“两个问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梁漱溟。

2018-03-11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