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4 题号:65392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种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动百司,辫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一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姜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王朝都制定和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以对边疆实行有效管辖。两汉王朝通过设立郡县、专门机构等来管理边疆,对匈奴和西域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册封官爵等政策以加强控制……唐王朝对边疆实施军镇屯戍制度,对各族采取和亲政策。唐王朝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管理府州事务。元代为统治辽阔的疆域,在岭北、辽阳、云南、甘肃等地设行省,在边远地区大量任用土官,因俗而治。清代的治边思想既有继承历代王朝治边思想的一面,又有创新和发展。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宜、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方案,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传统王朝采取文化主义态度,对边疆治理多以羁縻为主,对具体边界不求甚知,甚至为体现天朝风范而主动赐地予属国。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有了明确的疆界概念,在历次重大宣言中均申明国家领土之完整。同时,南京国民政府还认为边疆系边防重地,“一国之安危,恒系其边防之虚实”,“建设边疆为刻不容缓之举”。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及民族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说明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与传统王朝的不同及其原因。
2019-07-11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元军队对南宋进行了长期的征战,征服了大理国和西南民族地区,将之纳入直接统治范围,任命流官并参用“土酋”,“土司制度”随之建立起来。元代土司制度既是宋代的羁縻(州)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明代土司制度的雏形。土司官员由朝廷任命,属于朝廷命官,土司有朝贡纳赋的义务,建立有自己的土兵组织。土司制度的建立,使中原王朝对西南民族的间接统治转化为直接统治,而且,使唐宋时期西南与中原王朝的分裂局面重归一统,这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摘编自刘复生《西南古代民族关系史稿》

材料二   嘉靖年间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侵扰劫掠,严重破坏了沿海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廷一方面调遣俞大猷、戚继光等将领率官军前往征讨,另一方面在张经、胡宗宪等人建议下征调以广西俍兵、湖广土兵为主的土司兵到东南沿海地区参加抗倭斗争。湘西永顺宣慰使彭翼南、致仕宣慰彭明辅,保靖宣慰使彭荩臣各自带领土兵,自备粮草,奔赴苏州地带。在抗倭斗争中,永顺土司与保靖土司,通力合作,赢得了王江泾、陆泾坝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得到了嘉靖帝的封赏并赐“东南第一功”的石牌匾,彰显了土家族人民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与家国情怀。

--摘编自花展鹏《明朝嘉靖时期土司抗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嘉靖时期土司抗倭的历史意义。
2023-02-20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材料二 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2015-01-05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