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3 题号:7812689
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
A.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C.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
D.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
17-18高二下·河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8]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
A.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的责任意识B.保证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C.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D.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
2020-11-01更新 | 1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史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1更新 | 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秦汉时期,上计制度内容详实,制度严密,经济管控与吏治建设相结合,上计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曾制定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造成上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主流思想变化的影响B.上计制度标准的变化
C.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D.中央集权程度的差异
2023-10-01更新 | 4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