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作为地球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明之一,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文化底蕴等方方面面都为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持久的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材料二:

图1

图 3       福建出土的宋代海船

图2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钢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2)以上图文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一条商路的开辟、一种农业技术的革新、一座港口城市的繁荣。请写出商路、农具名称。分析图3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材料三:

《论语》书影

《史记》

《李白诗集》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3)请任选材料三中的两部典籍,仿照示例为其写一段推介词。
示例:《论语》,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行。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儒家学说在西汉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四: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进程(部分)

朝代内容
北魏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元朝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4)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18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武城县禹城市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历史试题
2 . “丝绸之路”绵延漫长的时间、穿行遥远的距离、跨越巨大的区域而长盛不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
史料A
《穆天子传》
该文献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至西域一带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
史料B

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史料C

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内
史料D
新闻报道
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的一处砖瓦窑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1)若你支持材料一中的第二种观点,可选择哪些史料作为主要证据?

材料二   仔细观察下图,与宋代对外贸易路线A段相比,明代郑和航海路线B段有了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地理角度说出明代郑和航海路线中B段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新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丝绸之路”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也是东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

(3)请你从“开放、创新、文明”中任选一个关键词,并结合汉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予以解释。
2024-05-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辽宁·专题练习
3 . 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遗迹寻史】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引水入梁,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

【诗图佐史】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令种.
禾泰。……城头山鸣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 王建《建州行》

【考古探史】

材料三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图像证史】

材料四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著,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其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

——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并分析修建都江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04-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5(辽宁专用)-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辽宁专用)
4 . 七年级某班同学以“唐宋时期的对外交流”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解读图片】

人物:鉴真
朝代:唐朝
事件:鉴真东渡
贡献:①____

人物:玄奘
朝代:唐朝
事件:②____
贡献: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请将任务一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任务二   【考古发现】

(2)任务二中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任务三   【研读资料】

材料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写出一个即可)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4)唐宋时期对外交流的史实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4-05-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作为地球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明之一,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文化底蕴等方方面面都为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持久的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材料二:

     图1

图2     福建出土的宋代海船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钢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2)以上图文信息反映了一种农业技术的革新、一座港口城市的繁荣。请写出农具名称并分析图2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1点即可)

材料三:

《论语》书影

               《史记》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3)请任选材料三中的一部典籍,仿照示例为其写一段推介词。
示例:《论语》,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行。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儒家学说在西汉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四: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序号时间事件
629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710年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754年鉴真到达日本

——根据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编制

(4)根据以上大事年表,任选2件史事,结合所学论证“文明因相互交流而发展”。(要求:注明选择史事序号,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四)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遗迹寻史】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并分析修建都江堰的意义。

【诗图佐史】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

【考古探史】

材料三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图像证史】

材料四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其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

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因素。
2024-05-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7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全国通用)
7 .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辉煌历史见证了华夏儿女的勤劳与善良,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摘自班固《白虎通义·号》


材料二

1.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3.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颁布“推恩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统一铸造五铢钱,各地设盐铁官,实
行盐铁专卖

材料三     考古发掘显示,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国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材料四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

——摘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神农“教民农作”的原因?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并匹配图片序号)。
(2)根据材料二左右两则内容,概括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并归纳左右两则内容在经济方面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宋朝时期宋钱广泛分布海外的原因。
(4)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清朝哪个政策有关?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6-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宋《萍洲可谈》史料二   南宋持罗盘陶俑史料三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2)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地区的商人传到欧洲的?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史料三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据史籍记载,北宋元祐二年,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023-06-20更新 | 764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
9 . 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遗迹寻史】

材料一

都江堰示意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精心。设计的鱼嘴,作为分水坝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在内江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建飞沙堰作为滚水坝,使得汛期内江之水排入外江,并起到冲刷泥沙的作用。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的?修建都江堰的意义何在?

【考古探史】

材料二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钢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图像证史】

材料三   

《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其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

——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03-30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文明交流

材料一   2007年“南海号”沉船被整体打捞出水,它的发掘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研究的空白。下面是“南海号”沉船及部分出水文物。

①沉船船舱结构②银铤凝结物③伊斯兰风格带绔④船舱内的大量瓷器
木船两舷为多重板搭接结构,现存的船体结构复杂,有些货舱存有水平分割结构根据船上携带白银货币数量巨大的特点,考古学家推断此次出行兼有较多采购目的出水的伊斯兰风格带銬(kuǎ),与出土于大伊朗地区的1013世纪黄金饰品风格相近船舱内码放的瓷器,大约16万件,来自江南景德镇等各个窑,器形包括壶瓶、罐、碗、盘、碟、炉等

——摘编自李岩《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世界历史发展大事记(部分)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两件文物,分别说明其反映的南宋时期社会状况。
(2)指出引发材料二所示史实出现的标志性事件。选择材料二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3-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