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至高无上的皇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2019-10-1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同步练习
2 . 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20-21七年级上·浙江·单元测试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2000 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 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 2013 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加快“一 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依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的“汉皇帝”指的是谁?“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材料三中董仲舒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3)经过“丝绸之路”,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4)上述材料提及的帝王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2019-10-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20-21七年级上·浙江·单元测试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两大矛盾,据此回答: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019-10-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期中测试卷(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5 . “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           实行的统治政策。
A.秦始皇
B.秦穆公
C.秦孝公
D.齐桓公
2019-10-1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同步练习

6 . 【政治篇:民主·专制】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与春秋战国之际的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展,随后古罗马与中国秦汉交相辉映,东西文明双峰并峙。

材料一:


材料二: 执政官任期短,彼此牵制, 权力有限,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元老院,它……有决定内外政策、审查和批准法案、控制并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

——《世界通史。罗马史》

(1)图一中“A”是指古代希腊              城邦? 哪些人有资格参加图一的“公民大会”?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为加强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同时期,中西文明交相辉映,它们在政治文明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政治体制对后世的影响。

7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019-10-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8 . 宋代以前,君臣“对坐议事”。从宋太祖开始,大臣在朝堂上只能“站而论道”。导致北宋时期君臣之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
A.当时君臣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当时大臣奏请的事务太多
C.宋太祖人老眼花D.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9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2019-09-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起始考历史与社会试题
10 .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