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89 道试题
1 . 为了探究发霉变质的食物是否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态等方面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白鼠。
②把小白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平均分为A、B、C、D组。
③向A组小白鼠体内灌入新鲜的牛奶,将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分别灌入B、C、D组小白鼠体内。在___条件下喂养,统计小白鼠腹泻数量。
组别小白鼠数量(只)处理方式腹泻的小白鼠数量(只)
A10灌服新鲜的牛奶___毫升0
B10灌服霉变50%的牛奶50毫升3
C10灌服霉变75%的牛奶50毫升6
D10灌服霉变100%的牛奶50毫升9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四组小白鼠的生理状态、健康状态应相同,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原则;除喂养的食物外,四组小白鼠的生存条件应___
(3)A组的作用是___,其处理方式为灌服新鲜的牛奶___毫升。
(4)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牛奶的霉变程度越___,腹泻小鼠的数目越多。由此可知:腐败变质的食物对小白鼠的肠道___(填“会”或“不会”)产生危害。
(5)牛奶中的蛋白质可在小白鼠的___内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___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过敏性鼻炎是在秋冬季常见的疾病,主要有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药物甲是一种常用于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药物乙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这两种药物均可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为了研究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过程和结果见表。
组别ABC
患者数量/个717171
用药种类药物甲药物乙联合使用药物甲和药物乙
症状表现鼻塞流鼻涕鼻塞流鼻涕鼻塞流鼻涕
治疗前症状的评分4.824.504.874.464.794.42
治疗后症状的评分2.752.412.632.371.211.07
注:治疗前后症状的评分是由专业耳鼻咽喉科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鼻塞、流鼻涕等)进行评分的,评分为1分~5分,评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过敏性鼻炎会使患者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时常要进行深呼吸。当患者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________收缩,使得胸腔容积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
(2)研究时,应记录每组中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评分,并计算出_______,作为本组的数据。
(3)据表分析,三种用药方案均能使患者的症状减轻,但治疗效果最好的用药方案是__________
(4)当鼻塞严重时,人们有时会通过口腔吸入和呼出气体,口腔是否属于呼吸器官?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两个同样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两组均注入2000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的蝌蚪。
步骤二:每隔一天向甲组水槽中添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同时乙组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每两天换1000mL河水,每天喂食。
步骤三:每天观察甲、乙两组蝌蚪的发育情况,并进行记录。
步骤四:他们把每天记录的数据整理为如下表:

长出后肢所需

的平均时间/

长出前肢所需的

平均时间/

尾消失所需的

平均时间/

尾消失时的

平均体长/cm

甲组

4

7

26

乙组

5

9

37

1.3

请根据以上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甲组蝌蚪尾消失时的平均体长 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3cm。
(4)若将乙组一正常发育8天的蝌蚪取出,破坏其甲状腺,推测其发育情况 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由蝌蚪发育而来的青蛙?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机体受到的刺激和发生的反应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反射的概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课了,小明按老师的要求打开生物课本至《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节,这个过程中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图中结构A的参与。
(2)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进行了膝跳反射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a.选择身高、体重等身体状况相同且健康的甲、乙两人;
b.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其中甲有意识的控制膝跳,乙小腿自然放松;
c.实验者用橡皮锤分别快速叩击甲、乙两人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1次;
d.观察实验现象:甲同学小腿无明显反应,乙同学小腿突然跳起。
请回答:
①设置步骤a的目的是 _____
②乙同学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完成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是 _______(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③甲同学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膝跳反射受到了[   ]_______的控制。
④为了避免偶然性,增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的建议是 _________
(3)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同学们听到放学铃声后走出了教室,进入餐厅。同学们的这一过程属于 _________反射。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西安市鄠邑区的“户太八号”葡萄,香味浓郁,口感极好,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发现利用套袋技术可以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为此,科研人员对不同材质套袋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科研人员选取同一棵葡萄树、大小相似的不同葡萄串;同时对不同葡萄串进行套袋处理;套袋处理相同时间后,同时测定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处理方式单粒果实质量(均值)果实含糖量(均值)
A组不套袋87.22g15.97%
B组无纺布袋87.29g16.18%
C组透明塑料袋87.91g16.15%
D组黄色蜡纸袋88.17g16.22%
请分析回答:
(1)根据实验计划,科研人员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
(2)为控制单一变量,科研人员的做法有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科研人员在统计数据时取均值的目的是______
(3)实施套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葡萄的品质。结合实验数据,你会建议果农优先选用______材质的套袋来提高葡萄的品质。
(4)鄠邑果农为迅速扩大种植并保持“户太八号”的遗传特性,应选择_________(填“播种”或“扦插”)的繁殖方式。
(5)在葡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为更好的保证葡萄的品质,请你帮果农提出一条建议,______(提示:可联系呼吸作用方面的知识)。
2024-05-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二)
6 . 马铃薯芽眼萌发会产生毒素,致使马铃薯不宜食用。为了更好地储藏马铃薯,减少浪费,某生物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某种食用马铃薯储藏期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马铃薯数量(个)实验处理芽眼开始萌发所需时间(天)
A2025℃(常温)12
B204℃(低温)22
【提出问题】温度对马铃薯储藏期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温度对马铃薯储藏期有影响。
(1)【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选取马铃薯时,A、B两组数量、大小、品质、芽眼数相同,其它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记录每个马铃薯上的第一个芽眼开始萌发所需时间。统计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得出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条件下马铃薯的储藏期更长,从呼吸作用角度分析,该条件下马铃薯储藏期更长的原因是______
(3)【进一步探究】除温度外,影响马铃薯储藏期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答一点即可)。
(4)生物研究小组将带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种在土壤里长出了幼苗,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生殖。
2024-05-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设计了如下表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馒头形态加入的物质温度环境实验现象
1碎屑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37℃10分钟
2碎屑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37℃10分钟
3小块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37℃10分钟
4碎屑2滴碘液0℃10分钟
(1)探究牙齿在口腔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作用,应该选择______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
(2)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某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上面表格判断,加进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___,预期4号试管内溶液出现的现象______
(3)温水应控制在37℃左右,是为了模拟______
2024-05-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空气中PM2.5浓度年均值不应高于10微克/平方米。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同学们在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如下柱状图,请分析: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最大)

中午(车流最小)

下午时段(车流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2组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PM2.5浓度最高的时段是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___________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___________。但这种处理能力是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塞博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试管中不搅拌。如图所示,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______是对照实验。
(2)以“唾液”为变量时,____________是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分析其中原因是______
(4)结合实验得出,馒头的消化与______有关。
2024-05-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四站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科学探究实验题: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1

2

3

4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温度

37℃

37℃

37℃

0℃

水浴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与[__________]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哪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__________]。
(3)如果选用1、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
(4)四支试管中,[____]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4-05-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