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2-13七年级上·广东中山·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
2021-03-28更新 | 1291次组卷 | 16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1-12七年级上·全国·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2 . 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所有变量都不同B.所有变量都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2019-01-30更新 | 2090次组卷 | 457卷引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校生物学实验小组,针对唾液对淀粉是否有消化作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馒头、唾液、碘液、清水。
实验用具: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温度计、酒精灯等。
实验方案:如下表。
试管编号
馒头碎屑等量碎屑等量碎屑等量碎屑
加入的液体2mL唾液AB
搅拌程度充分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
保温37℃水浴保温10min0℃水浴保温10min
加入碘液每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
分析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你的假设,选取甲试管和乙试管进行实验,在表中乙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将试管放到37℃水浴中保温是为了与人体______温度接近,使唾液发挥最佳作用。
(4)向甲、乙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变蓝的是____________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可选取_______试管和丙试管进行实验。表中丙试管的B处加入的物质是_____
(6)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模拟了_______,充分搅拌模拟了_______
4 .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⑥④⑤
C.④⑥⑤③②①D.④⑥③①⑤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明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对家鸽的活体和标本进行了仔细地观察,请从下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帮他完成其中的部分记录。
   
(一)提出问题: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1)作出假设:鸟的________(特点)适于飞行。(填1点即可)
(二)制订并实施计划:
(2)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
A.观察法B.资料文献法C.实验或模拟实验法
(3)通过观察研究发现:
①鸟的身体呈_____型,这种体形的优点是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_____
②鸟的体表覆盖着_____,前肢变成____
③观察鸟的骨骼标本,发现鸟的胸骨最发达,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___,有利于附着发达的____。适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④鸟的骨骼薄、轻、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以________,有利于飞行。
⑤掰开家鸽的喙,发现口腔内____(填“有”或“没有”)牙齿。鸟的食量____,消化能力强。
(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3-07-1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填空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__________和生命__________的科学,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如生物体的结构与__________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与__________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对生物的利用和__________等。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提出____、作出____________计划、______计划、得出______等几个基本过程。
2022-01-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A卷)
7 .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是黄色的,是粮仓中的害虫,光照是否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呢?通过探究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订和实施如下实验操作:
     时间2分钟10分钟
A区(只)510
B区(只)50

步骤1:在一铁盒内撒上一层麦麸,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似的黄粉虫,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黑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两分钟后,观察统计黄粉虫在两区的数量,10分钟后,再次统计黄粉虫在两区的数量,统计数据如表。该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理由是A、B两区除_______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
(3)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表达和交流: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不能的出可信的结论,原因_____
2022-01-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实验过程如题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两组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该实验需要重复多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滴加碘液后,预测两支试管的颜色变化是:试管①___________;试管②___________。试管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一致,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该实验“37℃水浴”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
(6)如果继续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则可另外设置一支试管,在该试管中加入馒头的状态应该是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与试管②相同。
10-11七年级·全国·阶段练习
9 .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五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只
第二次/只
第三次/只
第四次/只
第五次/只
明亮
0
1
2
0
2
阴暗
10
9
8
10
8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016-11-25更新 | 471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不应采取的做法是(  )
A.设置对照实验
B.控制单一变量
C.增加重复次数
D.修改实验数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