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实验设计如下表。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加入物质放置环境滴加碘液实验现象
1淀粉糊、2mL清水37℃、10分钟2滴
2淀粉糊、2mL唾液37℃、10分钟2滴
3淀粉糊、2mL清水90℃、10分钟2滴变蓝
4淀粉糊、2mL唾液90℃、10分钟2滴变蓝
A.试管1、4可作为对照B.1号试管淀粉糊变蓝、2号试管淀粉糊不变蓝色
C.3号试管在该实验中必不可少D.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2 . 下图为“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作出相应的假设
B.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C.滴加碘液后,①、②、④、⑤号试管中的溶液变蓝,③号试管中的溶液不变蓝
D.本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可以消化淀粉,且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
2022-09-23更新 | 36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种子的萌发受水分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光照

温度

水分

种子数量

萌发种子数量

1

遮光

25℃

适量的水

30颗

29颗

2

遮光

10℃

没有水

30颗

1颗

由表分析,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种子的数量太少了B.没有光照C.不是单一控制变量D.温度太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有关探究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假设不是无端猜测B.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第一步
C.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D.实验结果与假设总是一致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达州市生物实验小组学习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后,进行了如下小结,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B.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
C.实验结束后,应该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D.实验中需每分钟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并计算全班各组第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2022-01-09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初中(7+3)2021-2022学年七年级10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联考生物试题
6 . 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D.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探究
7 . 下列有关教材上巴斯德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一个烧瓶是直颈,另一个是曲颈B.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C.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提前做出假设D.探究计划不需要注意科学性
8 . 课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影响”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这项实验在设计上的不完善之处是(  )
          项目
组别
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蝌蚪数
A河水500毫升223028
B蒸馏水500毫升10309
A.水量过多B.水中没有水草C.蛙卵数太少D.两组的水温不同
9 . 家蚕在结茧时,有时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查找“薄头茧”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实验。他们选择的都是五龄期老熟蚕,分别在5月和9月进行了两次实验,每次实验都分三组进行,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统计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光线处理光线明亮而不均匀光线明亮而均匀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1(5月份)15.487.504.92
实验2(9月份)17.178.854.50
总平均发生率16.338.184.71
A.家蚕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蚕茧是家蚕的蛹期
B.该实验设计了温度和光线亮度两个变量
C.该实验一共形成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第一、二组,第二、三组和第一、三组
D.第二组和第三组作对照,说明光线越亮,薄头茧发生率越高
10 . 某兴趣小组对面包发霉进行研究,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霉菌生活需要的条件是(  )

组别

处理方法

将面包片烤干,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面包片湿润,直接置于塑科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面包片湿润,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内

将空塑料袋,湿润置于温暖的环境中

一周后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不发霉


A.水分、温度B.温度、有机物C.水分、有机物D.水分、温度、有机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