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1 . 七二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饱满的菜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结果整理于下表。请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组别

装置标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种子数

发芽率(%)

温度(℃)

湿度

光照

A

25

干燥

有光

100

0

B

25

潮湿

有光

100

98

C

25

潮湿

有光

5

100

D

5

潮湿

有光

5

0

E

25

潮湿

有光

100

97

F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1)丙组实验有E、F两个装置,该组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与甲、丙两组实验相比,乙组的实验设计存在明显不足,请指出其设计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取一粒菜豆种子,滴加稀碘液,观察发现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___________
(4)在实际播种菜豆种子的过程中,往往要疏松土壤,这一举措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由此说明菜豆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
(5)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请写出玉米种子胚的结构_________
(6)B、E、F中均有没有萌发的种子,你认为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2020-05-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理科综合4月联考(C组))生物试题
2 . 李强小组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种子所处环境实验结果
不放水,置于25℃橱柜中种子不萌发
放适量的水,置于25℃橱柜中种子萌发
放入适量水,置于冰箱冷藏室(4℃)种子不萌发
将种子全部浸泡在水中,置于25℃橱柜中种子不萌发

(1)预计萌发状况最好的是____________号瓶中的种子。
(2)和②号瓶相比,①③④三瓶没有萌发,由此可以证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
(3)本实验表中有_________组对照实验。欲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__________(填序号)两瓶做对照实验。
(4)②瓶和④瓶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对这组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②瓶中的种子未萌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萌发的玉米种子种植后,会长成一棵新的玉米植株.发育成玉米植株叶的是玉米种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 .而我们食用的玉米油主要是玉米种子的 __________ 加工而成的。
2018-11-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枣阳市清潭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燃煤发电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放置种有250株葫芦藓的相同花盆,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内,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为确保实验的准确,你认为同学们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 
(3)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叶迅速枯黄,是因为苔藓植物的叶只有_____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影响其生存。因此,藓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监测______的程度。 
(4)表中数据说明离污染源越_______,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越大。 
(5)请根据实验结果对该发电厂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_______
2020-05-3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恩施龙凤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5月线上测生物试题
2012·湖北·中考真题
真题
4 .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旋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
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
│一认}JTJ}                 │A          │B          │C          │D          │E          
├──────────┼────┼────┼────┼────┼────┤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
├──────────┼────┼────┼────┼────┼────┤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 │
├──────────┼────┼────┼────┼────┼────┤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     
├──────────┼────┼────┼────┼────┼────┤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       
├──────────┼────┼────┼────┼────┼────┤
│小鱼存活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___进行对照试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
(三)实验反思
(4)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_______
(5)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_______ (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2016-12-12更新 | 1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施恩卷)生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探究影响口腔中淀粉消化的因素。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反应时间

检测试剂

实验结果

A组

馒头(切碎) +2毫升唾液,搅拌

8分钟

碘液

不变蓝

B组

馒头(整块) +2毫升唾液,搅拌

8分钟

碘液

变浅蓝

C组

馒头(切碎) + X ,搅拌

8分钟

碘液

变蓝


(1)表中的X应该为_________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__两组。
(3)A组和B组对照,模拟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时,变量是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0年Harris做了著名的换亲试验。银鸥是不迁徙的,小黑背鸥是迁徙的,Harris将银鸥和小黑背鸥的卵进行了互换,并由此而得到了900只义亲所抚育的幼鸟。对这些幼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银鸥随其义亲迁飞到法国和西班牙,而小黑背鸥虽然其义亲留在英国越冬,它们仍然象其亲生父母那样迁飞到了其在欧洲大陆上的越冬地。 
(1)据材料分析,你认为鸟类的迁徙是____(选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2)下图阴影部分表示的内涵正确表述是:____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物的尝试次数200184

(3)上表为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如果表格中的三种动物是鸡、狗、蚯蚓,那么甲是____。从表格中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越____,学习能力越强。
2020-04-14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探究“口腔中淀粉的消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反应时间

检测试剂

实验结果

A组

馒头(整块)+2毫升清水

8分钟

碘液

变蓝

B组

馒头(切碎)+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不变蓝

C组

馒头(整块)+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变浅蓝

D组

馒头(切碎)+       X

8分钟

碘液

变蓝

(1)表中的“X”应该为____。表中所设计的各组实验,没有必要的一组是____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应选择哪两组编号?____
(3)B组和C组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时,变量是____
(4)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口腔条件,同时利于缩短反应时间,设计的各组实验应在____℃的水浴中进行。
8 . 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 明亮而不均匀 明亮而均匀 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l)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___发育。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________阶段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你认为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______ 期。
9 . 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可能会对生物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溶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实验中所选种子颗粒饱满且完整,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水分等外部条件都适宜。该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

组别

种子数(粒)

处理方式

观察种子萌发数量(粒)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13天

A

100

将油菜种子放入含20毫升清水的培养皿中

0

40

80

98

B

100

将油菜种子放入①含少许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的培养皿中

0

2

10

10

(1)表中①处应填的内容为_____(填“20毫升”或“30毫升”)。
(2)A、B两组实验均使用了100粒种子而不是用几粒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
(3)第13天后,A组还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通过对种子萌发数量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做完该实验后对你生活的启示是:_____
10 . 下表是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①-④号试管都是在一定温度下处理10 min,冷却后,再滴入试剂。请根据表回答问题:

试管中的物质

处理温度

试剂

实验现象

淀粉糊、蒸馏水各2ml

37℃

碘液2滴

变蓝

淀粉糊、唾液各2ml

37℃

碘液2滴

不变蓝

淀粉糊、唾液各2ml

4℃

碘液2滴

变蓝

淀粉糊、唾液各2ml

100℃

碘液2滴

变蓝


(1)上表中的实验①和②所组成的对照实验中的变量_______
(2)②③④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3)②中实验结果“不变蓝”的原因:______。若式子模拟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式子中“剪刀”模拟唾液中的_______
2021-04-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