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模式之一,也是最早的一种生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种植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请结合图示回答:

(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2)影响奶牛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______
(3)图中的牲畜处于第______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多食用______(肉类/粮食)制品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4)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近年来,人们更多地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______(答一条)。
(5)上述做法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供了借鉴。请列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实例______
2022-08-23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东亚飞蝗,又称蚂蚱,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水后的连续高温干旱环境更容易形成“蝗灾”
B.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控制其数量增长
C.在东亚飞蝗的成虫期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会更好
D.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2022-07-07更新 | 1456次组卷 | 17卷引用: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