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建国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至8.6%,2022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增至24.02%。
资料二:森林犹如“绿色水库”,一万公顷森林保持的水分相当于一个300万立方米水库的储水量。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资料三: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漠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侵蚀下很快变为了荒凉的沙漠。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了维持大气中______的相对平衡。
(2)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_____循环。谈谈蒸腾作用在该循环中起到什么作用?(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推测出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写出一个即可)______
(4)虽然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面积逐年上升,但仍然面临着严重问题。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为保护我国植被尽一份力?(写出一点即可)_____
2023-08-07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九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2 . 米饭和馒头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如图是人体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应的结构。分析淀粉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葡萄糖,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和_______
(2)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后,由血液运输到①,再经________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到达②,最后从④由主动脉运送到全身各处。①~④中是动脉血的有________(填序号)。
(3)健康人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由⑤到达⑥,然后经过⑦的________作用回到血液。
(4)近年来,我国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仅能有效解决粮食危机,而且能降低大气中的________浓度,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024-05-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学考生物真题
3 .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如图是某项目式学习小组绘制的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虚线圈内为某一食物网。请据图分析作答。

(1)若图中各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鹰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关系为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
(3)图中,通过生理过程______(填序号),绿色植物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的氧气,有效维持了生物圈的______
(4)请结合本题的碳循环示意图,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可行性建议或做法。______
2022-09-0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
4 .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近年来,中国在做好国内工作同时,推动达成并落实《巴黎协定》,作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A、B、C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C1、C2、C3,是C中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植树造林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的A可以通过[②]________,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平衡。
(2)A还能将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大气中,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遭到污染,体内积累的污染物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措施________
2022-06-28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学考生物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及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先将天竺葵进行黑暗处理24小时,然后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移到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隔水加热,取出叶片清水漂洗,滴加碘液验证。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后,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的颜色会变为______色。
(2)用清水漂洗后,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______(填见光或不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3)此实验验证了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制造有机物,同时吸收大气中的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_,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020-07-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2020年八年级会考生物试题
6 . 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它通过生理过程③,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
7 . 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__________,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_____ 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4)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________,释放_____,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2016-11-18更新 | 1828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邳州岔河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苏教版生物学业水平模拟测评题
8 . 我市部分街镇建成了多个草莓生产基地,通过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旅游,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如图1表示草莓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甲、乙表示细胞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草莓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分析作答:

(1)图1中甲表示的结构是___,绿色植物通过该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
(2)图2中曲线AC段表示,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C点以后,若要提高大棚内草莓的光合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答出一条即可)。
(3)图3是科研人员测定的透明密闭草莓大棚内24小时氧气(O2)浓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说明该草莓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___
2024-05-0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学业考试生物试题
9 . 2021年3月全国两会,“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相对“零排放”。回答问题:
(1)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其实质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进入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从而维持__________
(2)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新移栽植株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给移栽后的树木“挂吊瓶”,可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______________组织。
(4)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一名中学生,除了爱护植被、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你还可以做什么? 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023-07-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10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引发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写两条):①______;②______
(2)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_______等有机物。
(3)我国力争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写三条)
2023-06-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结业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