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兴趣小组以蟛蜞菊为实验材料,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其它条件相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条件

光照25℃

二氧化碳浓度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

0

1%

2%

3%

蟛蜞菊单位时间产氧量(毫升)

0.14

1.26

1.68

1.88


(1)实验中除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不同外,保持其它条件均相同,目的是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______。依据实验结论,在温室种植时可采取______的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兴趣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发现当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单位时间产氧量不再增加。因此,如果再进一步提高温室种植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生物方法固定并转化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二氧化碳利用方式。我国科学家通过生物工程等技术筛选、培养并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微藻,利用微藻进行绿色制造。微藻叶绿体中进行的能量转化是______,并贮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微藻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技术转化为生物燃料,有助于解决能源匮乏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微藻固定并转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参与生态系统的______循环,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______的平衡。
2022-06-21更新 | 74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
20-21七年级上·辽宁抚顺·期末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天然的“蓄水池”、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据研究表时,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面高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_________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2)树木依靠根尖的成熟区的_________吸收大量降水,与其根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_________作用来完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所以我们应积极参加_________的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2021-01-25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6节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2021-2022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
3 . 下图是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_______。叶片表面有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请用③和④完善该过程的反应式:______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④_______平衡起重要作用。
2023-06-29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
4 . 请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19年初,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分析了美国航天局“特拉”号卫星和“阿卡”号卫星的观测据后发现,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的国家排名如下表。
排名12345678
国家植被覆盖面积(百万KM2俄罗斯
16.04
美国
8.91
加拿大
8.47
巴西
8.31
澳大利亚
7.50
中国
7.19
欧盟
4.22
印度
2.94
国土绿化比例(%)印度
69.0
中国
65.6
欧盟
51.4
加拿大
41.6
俄罗斯
38.0
美国
33.3
墨西哥
28.4
巴西
25.6

资料二:
研究人员测观到地球绿化面积增加后,最初以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促进了植物生长。但在比较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收获区域和可用耕地面积,得到下图结果.

自2000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的粮食产量增加了3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化肥使用和地表水或地下水灌溉促进了多次种植,收获面积增加。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这将的人口大国,需要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因而更强调在有限耕地面积上实现人类对土地最大化的利用,即集约化农业相对发达。
资料三:
2000年以来,中国绿化覆盖率从29.8%增长至71.2%。在中国,人为管理的森林的面积增速比自然生长的森林面积增速要大29%。中国的绿化面积42%来自森林、32%来自农田;但印度82%来自农田,森林仅占4.4%。
2000至2017年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中国和印度在陆地植被面积只占全球总量的9%的情况下,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约1/3,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绿化增量的1/4,令人赞叹。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和持续发展之路,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1)上述三段资料讨论的话题是_______
(2)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可知,项目研究人员待别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原因是:①____
②两国均是人口众多,对上地农产品产出需求量大。
(3)资料二中提到,研究人员对全球绿化面积增加原因的最初推断是“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促进了植物生长”。但比较中国和印度得到的数据并不支持研究人员最初的推断,理由是:_____
(4)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限理念。资料三可知,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增加绿化面积的主要措施是____。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是维持_____平衡。
2019-06-16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备战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 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农民在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 f 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_____     过程(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 用合成的有机物__________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 乙植物。
(3)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 5 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中午 12:30 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 下表所示。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5 组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①上述实验中的_____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_____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判断的依据是在_____的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甲植物_____速率变化较大。
2023-03-22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题——回归中考之热点题型突破
6 .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联合国郑重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其中绿色植物在实现“碳中和”上功不可没。下图一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图二表示该植物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图一中[   ]____。通过此生理过程可以不断消耗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____,维持生物圈的____
(2)绿色植物还可以通过图一中[   ]____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3)绿色植物在碳中和方面贡献突出,但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够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析图二曲线,O-K段中植物能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时间段是____
(4)为了早日实现“碳中和”,你是怎样响应国家低碳号召的:____
2024-04-03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2 识图分析(4大题型)-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7 . 如图是绿色植物几个主要生理活动示意图,请识图作答:
   
(1)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作用: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平衡。
(2)水分通过_____作用散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______
2023-06-26更新 | 3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网2022年9月15日报道我国森林面积达2.27亿公顷,十年增长7.1%,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二氧化碳吸收量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当于抵消我国汽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材料二   不同森林类型的蓄水量数据
森林类型幼松林中齡松林阔叶次生林原始林
蓄水量/(米3·亩)100300560800
(1)阅读材料一可知,我国森林通过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能产生___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材料二说明森林起到了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有“___”之称。从数据可知,幼松林、中龄松林、阔叶次生林等人造林的平均蓄水量___(选填“高于”或“低于”)原始林。
(3)保护森林,从我做起。你可以做哪些工作来保护森林?___
2023-10-24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3 材料分析(5大题型)-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9 . 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每年5月22日)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你我有份”,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前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2021年4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材料三:去年3月,我国遭遇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由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今年春季气温较往年偏高5~8℃,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规定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等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因为这些药物残留可能会沿________逐渐积累危及人体健康,也可能污染环境;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________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呵护自然,你我有份”,下列个人行为不利于保护自然的是________。
A.随手关灯B.光盘行动C.放生巴西龟D.垃圾分类投放
(4)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022-06-30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 章末测试
10 .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甘肃省有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如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珙桐等国家保护植物14种;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保护动物18种;陆栖脊椎动物265种等;区内经济植物种类本富,竹类有11种;药用植物有100多种。
资料二:一项新分析发现,自19世纪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碳约为3000亿吨,“森林是我们对抗气候变化的最大天然盟友”,如果在全球增加近10亿公顷森林,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吸收2050亿吨。
(1)资料一直观体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_____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2)保护区内有豺狗和竹鼠,前者有时成群袭击单独活动的大熊猫,后者以竹为食并居于竹丛洞穴内,危害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大熊猫生活环境中的竹子、豺狗和竹鼠都属于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填“非生物”或”生物”)因素。某时期当地因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导致大熊猫食物缺乏,出现生存危机,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
(3)资料二描绘的蓝图中,森林里的绿色植物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属于_______,其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维持着生物圈中的________
(4)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我国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碳的净零排放)。保护生物圈,“低碳”减排,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你,该如何来做呢?__________(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2023-03-31更新 | 378次组卷 | 3卷引用:情景题——回归中考之热点题型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