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8 道试题
1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环境污染加剧
2022-06-20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分层课时作业_人教版生物_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基础版)
2 . 2022年1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2021年度美丽河湖、美丽河湾优秀案例,其中,泸沽湖云南部分入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为保护泸沽湖良好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大量捕捞鱼类B.退耕还湖C.倒入大量含磷的液体D.向游客宣传保护条例
3 . 以下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空气污染无关的是
A.水华B.温室效应C.酸雨D.臭氧层空洞
2022-06-13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7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巩固练
4 . 请阅读下面有关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①一④”表示生理或化学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2)通过植树造林的手段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是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生理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碳等物质的循环而进行。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主要是______(请填写图中的生物成分的代号)所固定的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4)请写出此生态系统中的一条捕食性食物链______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5 . 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四个不同垃圾箱上的图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应投放到乙垃圾箱B.厨余垃圾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C.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D.废纸和塑料应投放到丁垃圾箱
6 . “碳中和”是实现全球CO2“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A.倡导无纸化办公B.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开发和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D.夏天经常开空调
7 . 人类的不良行为会导致某些不好的结果,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生物栖息地丧失
B.滥捕鸟类——森林、草原、农田发生病虫害
C.工厂排放二氧化硫——温室效应
D.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
8 .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应当提高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B.晋中潇河湿地公园,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多种鸟类的栖息地
C.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的
D.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不会对土壤造成危害
9 . 我国力争实现2060年“碳中和”零排放量,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势在必行。师生日常戴过的一次性口罩可放入哪种标志的垃圾桶(       
A.B.C.D.
2022-06-01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下列做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的是(  )
A.研发绿色清洁能源B.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购物时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垃圾分类管理,可回收物循环利用
2022-06-01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