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0日中午宣布,福岛核电站第三批约7800吨核污水排放完毕。此次排放从2日开始,排放量同前两次相同,约为7800吨。这也意味着已有超过2.3万吨核污水排入海洋。大量的核污水进入海洋必然会对生态和环境、主要是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这些影响有多大,目前难以预料,只能从既往已经发表的研究、报告和实地调查等获得一些初步的认知。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后可能对人与其他生物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变,这取决于核素的扩散范围和浓度,核污染水排放的速度、数量,以及核污染水中的核素种类、剂量(浓度)等。
(1)此次核污水排放影响最大的是______生态系统。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是保护____的根本措施。
(3)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排放到海洋中的核污水最终会威胁到_______
(4)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作为一个地球公民,你对保护环境的倡议是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资料一: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因其不会锈蚀、轻便等特点广泛被人们使用。但塑料很难被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因此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资料二:塑料微粒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小碎片。塑料微粒已不仅在包括人类作为食物的贝类、食用鱼类的动物肠道组织中发现,在对食用鱼研究中也发现食用鱼肌肉中存在多种塑料微粒。
资料三:继2018年奥地利环境局和维也纳医科大学发现人类的粪便当中含有塑料微粒之后,2022年3月荷兰科学家又在《国际环境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在人体血液中首次发现塑料微粒的论文,引起广泛关注。荷兰科学家从22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身上采集了血液样本,研究后发现,有17人的血液中含有塑料微粒,概率高达77.2%,最小的塑料微粒直径在0.000508毫米,小到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表示,塑料微粒进入血液会给人类身体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1)塑料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因素。(选填“非生物”或“生物”)
(2)资料一中提到的细菌和真菌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3)塑料微粒会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动,在富集作用下,人类将会累积大量的塑料微粒在体内,这些难以消化的小颗粒对人将产生难以预计的危害。
(4)上述材料体现了___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5)为减少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减少塑料的使用和回收塑料垃圾迫在眉睫。根据贵阳市的垃圾分类标准,矿泉水瓶属于____________垃圾。
2023-08-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
2023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通过了《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于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1)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有些影响是负面的,例如:乱砍滥伐森林,请你再举一例: ______ ;有些影响是正面的,例如:植树造林,请你再举一例: ______
(2)生活垃圾通常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果皮、剩菜剩饭等应投放到 ______ 垃圾桶,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应投放到 ______ 垃圾桶。
(3)垃圾分类处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请你设计一条倡导垃圾分的宣传语: ______
(4)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023-07-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交口县紧紧围绕“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战略思想,坚持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相统一,科学规划,创新机制,优化布局,整体推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进一步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努力实现“绿色交口、宜居交口”的目标。
在交口县城及乡镇街道上,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个(如下图)随处可见,你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吗?
   
A.减少占地: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B.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等有毒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C.变废为宝: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30亿个,方便面碗5亿~6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3%~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因此,垃圾回收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A.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可回收循环利用。
B.厨余垃圾:菜叶、果皮、剩饭剩菜等为主,一般采用集中堆肥方式处理。
C.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需要经过特殊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D.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以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一般采取卫生填埋处理。
(1)由以上材料可知,垃圾分类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哪组均属于其他垃圾?(  )
A.鸡蛋壳、普通玻璃
B.牛皮纸、塑料袋
C.一次性饭盒、餐巾纸
D.金属厨具、塑料玩具
(3)人类对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如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阻止土地沙漠化,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科学的是(  )
A.禁止砍伐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2023-07-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对于碳达峰”“碳中和是不利的,为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很多地方都拉闸限电,对工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不符合当今环保理念的是(       
A.推广使用低能耗电车
B.注意节电节水,做到人走灯灭
C.退耕还林还草,控制土地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D.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发展工业,提高生活水平
2023-06-20更新 | 8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温室效应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乎全球环境的重要问题。早在18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物理学家斯文特·阿列纽斯研究出了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理论模型。他得出的结果是,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约40%,温度就会下降4~5℃,并可引发一个新的冰川期。同理,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的话,温度就会上升5~6℃。1896年,他首创地球“温室效应”概念,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如二氧化碳、水等气体能透过太阳光的短波辐射,但却强烈地吸收长波辐射,因此,地表就像罩了一层玻璃的温室,使大气温度提高,所以称为“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排放量最大的气体,它的主要来源是化石性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同时,人类对森林大量砍伐,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日趋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步升高,促使全球气候变暖。就世界范围的二氧化碳减排而言,重点应放在减少化石性燃料的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技术和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上。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将是今后重点开发和研究的对象。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可以强烈地吸收太阳光中的______,提高地表的大气温度。
(2)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3)植物在减少温室气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______作用吸收温室气体,写出植物吸收温室气体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条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
2023-05-01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经过三年疫情使露营意外成为一种热门的户外活动。在露营时我们要注意(  )
A.爱护植物,因为它全身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垃圾应该分类投放
C.看到公园的花朵很美丽便摘回家欣赏
D.只能使用纯电动、天然气车辆
2023-04-16更新 | 17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8 . 据报道,我国市场上现销售的冰箱,一半以上是“绿色冰箱”。从2010年开始将逐步淘汰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冰箱,代之以“绿色冰箱”。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绿色冰箱”就是绿颜色的冰箱,颜色美观大方
B.“绿色冰箱”省电、节能、降低使用成本
C.氟利昂资源有限,造价成本太高
D.“绿色冰箱”可以保护臭氧层
9 . 资料分析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2020年全球就有约15.6亿个一次性口罩进入了海洋。许多海洋动物因为吞食了一次性口罩而一命呜呼,更致命的是一次性口罩会被降解成塑料颗粒,然后通过食物链再次回到人类体内。
材料二:国外研究人员分析了6名正常怀孕的健康妇女的胎盘,6个胎盘中有4个发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研究揭示出,塑料微粒在人类身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通过饮食和呼吸进入人体内。
材料三:《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已发布,明确提出2023年~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适应于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的分类处理系统。居民日常生活的垃圾按照“四分法”分类,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1)正确佩戴一次性口罩可以有效隔绝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对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加强体育锻炼属于________________
(2)随意丢弃的一次性口罩可能会造成各种生物的死亡,这属于破坏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3)在空气中塑料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孕妇呼吸时塑料微粒很有可能率先进入________________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到达胎盘的组织细胞时,通过血液循环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次心脏。
(4)当我们从饮食中摄入塑料微粒后:一方面塑料微粒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跟随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另一方面不能排出体外的塑料微粒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运输到身体各个器官内,长此以往,塑料微粒便会积累在我们身体内部。
(5)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应该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有同学说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含有塑料成分,因此应该归类为可回收物,你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得到三种细菌,命名为T1、T2和T3,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12个装有50mL牛肉膏的锥形瓶平均分成三组,每组4份,分别加入等量蛋白质、油脂、纤维素和淀粉等有机物,配制成培养基。
②将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在上面用无菌棉棒分别等量涂抹三种细菌,并置于30℃恒温培养。
③48小时后测定并计算其降解能力,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探究过程中体现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是______(请举一例)。步骤②中用无菌棉棒将细菌涂抹在培养基上,相当于培养细菌一般方法中的______
(2)据图可知,T1对有机物______的降解能力最好。若利用微生物发酵自制厨余垃圾处理器,需加入的细菌组合是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3)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结合本实验,投放垃圾时应______,才能更好变废为宝。
2023-02-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A)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