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这说明
A.康梁等维新派影响力太小B.戊戌六君子是守旧派代表
C.变法的群众基础过于薄弱D.民众对清朝统治基本认可
2 . 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客观地评价西方进化思想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2020-10-27更新 | 1075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存。”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
2020-10-17更新 | 313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尊奉为“改制教主”,“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倡导移风易俗B.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C.实现扶清灭洋D.为变法寻找理论的依据
5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世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据此可知(     )
A.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改变B.局势推动官制变革
C.清政府积极进行改革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
2020-09-03更新 | 590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的结局表明(  )
A.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B.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C.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D.维新派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7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分析历来是多视角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变法这些有力的措施可以用除旧与布新两个词组来总结,这对古式的儒学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抨击。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国的心态之中固步自封。对学术界产生了极深的震动,极大地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戊戌变法虽然最后被后党无情摧毁了,但是它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清末新政提供了蓝本。措施可以被废除,可是新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政治的手段来消弭的,戊戌新政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促使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中国现代化的革命洪流之中,最终清王朝葬身于受现代化思想影响的中国人的革命之中。

——以上摘编自《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教育文化方面“除旧”、“布新”的措施。上述“除旧”、“布新”的措施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核心观点(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在思想与政治方面的影响。
2020-04-18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驳斥了地主阶级顽固派咀嚼二千多年的“重本抑末”“以农立国”的信条。在发展工、农、商、矿各业的经营形态方面,反对洋务派用以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要求除了货币和邮政仍由因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该应听任私人资本家投资经营。

——摘编自陈文亮《康有为经济思想述评》

材料二   以维新思想集大成者而成为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在批判继承李鸿章、张之洞主导的洋务运动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同时,积极探索、深度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其极具特色的经济主张,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指引了思考的方向,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摘编自刘琳、李丽坤、李卫花《康有为“富国养民”的经济主张发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0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深化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19-12-02更新 | 273次组卷 | 107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