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
2020-12-02更新 | 1396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97年,严复发表《拟上皇帝书》,他建议皇帝“联各国之欢”,即利用列强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相机与之联络,以使之能相互牵制,以弭外祸。这与康有为等人提出的联英、日拒俄的“以夷制夷”之策有相似之处。他们的这一主张
A.建立在对列强理性认识之上B.改变了国人保守落后的观念
C.存在着淡化外患的认识弊端D.直接推动了维新高潮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戊戌变法前后,无锡人裘廷梁创办了白话报,提出“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梁启超在宣传变法时,常常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体,不受古来章法限制,常能动人心弦,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革命的兴起推动了文字的变革
B.白话文为变法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改革古汉语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措施
D.维新变法运动涉及到语言文化的嬗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这说明戊戌变法
A.壮大资产阶级的实力B.实现救亡图存的任务
C.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D.增强了革命社会基础
2020-01-20更新 | 1047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说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及教训。
7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深化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19-12-02更新 | 273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与19世纪末期的中国维新思想家在宣传新思想时都用了高明的手段。两者都采用的高明手段是(     )
A.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
B.借助文学艺术
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D.借助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9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最先倡导学习西方的工商业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10 .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派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各阶级都追求政治变革
B.维新派已探索出正确的救亡之路
C.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影响相同
D.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