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主张开明专制,声称自己不过是国家的第一奴仆,国家利益是君主的法则,这条法则是不可违背的。他甚至还命令说,如果他被敌方俘虏,普鲁士不应为他的获释作任何牺性。这反映了(     
A.启蒙时代社会的进步B.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C.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D.法律至上观念的传播
2024-03-05更新 | 321次组卷 | 9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767—1768年,德意志近代文学先驱莱辛创作了《汉堡剧评》,批判了王公贵族的专制统治以及教会的反动作用。他主张戏剧应该生动地表现人的情感,在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基础上,重建德意志民族戏剧。莱辛的戏剧创作及理论(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B.反映出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弘扬与丰富了人文精神D.否定了基督教会的教化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马克斯·韦伯指出: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它所造成旳“非人格性”一旦定型,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权力, “专制君主在面对官僚之优越专业知识时,也有同样的无力感”。这说明(     
A.制衡机制得到逐步完善B.专制君主不乏理性成分
C.官僚政治削弱君主专制D.君权受到到儒家道德约束
2024-03-04更新 | 51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67年,德意志文学家莱辛创作了《汉堡剧评》,批判了王公贵族以及教会的腐败。他反对机械地模仿法国的戏剧,主张在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基础上,重建德意志民族戏剧。莱辛的主张(       
A.否定了法国启蒙运动的理念B.折射出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现实
C.弘扬与丰富了西方人文精神D.反映出德意志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自然状态中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据此可知,霍布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集权B.理论主张具有一定局限
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D.推崇契约下的民主共和
2024-02-27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创新部)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们又强调上帝无兴致参与到具体的事务中来,并且认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运行。这一主张(     
A.反映了无神论的观点B.源于理性精神的进步
C.引领了科学革命方向D.体现了未来社会蓝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提出的公民教育蓝图中,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公民教育蓝图的提出(     
A.有利于推动法国的社会转型B.结束了法国的封建臣民教育
C.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支持D.践行了《法国民法典》的精神
2024-02-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十校2024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亚当·斯密认为,凡是以“国家”或“全民”的名义对“资本”与“交换”的任何侵犯,都会阻碍市场的正常运行,而资本在这种环境中也很难通过自然渠道形成。亚当·斯密的这一经济主张(     
A.适应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B.强调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意义
C.体现了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符合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要求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世纪,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伏尔泰保持通信,甚至请伏尔泰来俄国面谈。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对新教和其他教派采取宗教宽容政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致信伏尔泰,说他庆幸生活在“伏尔泰时代”。这些欧洲君主的做法有利于(     
A.摆脱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B.推行立宪政体来标榜进步
C.实行开明统治以加强王权D.践行启蒙思想的价值理念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站在世界历史高度对其自身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创造性发展,是对民族精神的自觉反思和提升。维新人士虽还没有明确提出“民族”的概念,但他们从“保国、保种、保教”的角度来宣传变法思想。20世纪初,国粹派认为,国学中具有民族独具的特质,是“激动种姓”、增加爱国情感的良药。他们还强调人类文化的多元平等,以此说明保持民族特性符合世界公理。章太炎则多次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来概括中外文化,说明二者各有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更为自觉地认同民族文化,重视文化的民族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

——摘编自张昭军《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并分析其对法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并分析其原因。
2024-02-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