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幅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它们
A.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
B.都提出了鲜明的政治斗争目标
C.分别代表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
D.分别反映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2020-12-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3 . 经研究发现,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德即知识”中的“知识”有不同的理解。苏格拉底认为是“努力探究而去获知”,早期基督教派则称之为带有神秘主义因素的“灵知”,启蒙思想家们将其解释为“通过理性思考获得的真知”。据此可知
A.后世解读历史更加全面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时代需要影响历史解释
D.社会进步推动历史认识发展
4 . 孟德斯鸠眼里的中国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

中国的皇帝所感悟到的和我们的君主不同。我们的君主感到,如果他统治得不好的话,则来世的幸福少,今生的权力和财富也要少。但是中国的皇帝知道,如果他统治得不好的话,就要丧失他的帝国和生命。

这就是人们时常谈论的中国的那些典章制度之所由来。人们曾经想使法律和专制主义并行,但是任何东西和专制主义联系起来,便失掉了自己的力量。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1689年-1755)《论法的精神》


(1)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材料,概述孟德斯鸠笔下的中国形象。
(3)你如何看待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的解读?
2019-11-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不同文明区域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17世纪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D.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A.A
B.B
C.C
D.D
2019-11-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青浦、宝山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6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7 . 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 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自秦以来,大一统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根本价值诉求,是中国历史发展的 主轴。“大一统”既是历代封建王朝追求的目标,也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从政治框架的理想 构建、严格吏治、重视民本、德法相依等诸多措施,到血缘历史文化的认同,“大一统”深 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阐释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内涵。

材料三、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 世纪末至 13 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6 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 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


(3)阅读材料三,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2020-01-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一)启蒙思想家眼里的中国

材料一: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1689年-1755)《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伏尔泰


(1)对中国的描绘主要以中国什么历史时期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
(2)概括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3)你如何看待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对中国政治的解读?
2019-12-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着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99年9月,梁启超在《自由书》中转录深山虎太郎《草茅危言》一文,向中国读者更详细地解释“天赋人权/民权”观念。仔细解读“天赋人权”,可以发现这个观念不完全是“自然权利”的对应,在中文语境中还融合了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某些核心价值。这个观念使浸润在儒家传统中的人特别容易联想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等经典名句及其诠释。因此,透过这个观念来了解自由和权利,梁启超所获得的认识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必然有所不同。梁启超对“天赋人权”的支持一开始也不是无条件的,而是置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之下。具体而言,梁启超不主张立刻给与人民政治自由,更无意鼓动推翻旧世界的武装斗争,而是期望用这一学说教育、感动中国人,将他们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热爱自由,向往自由,拥护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

——摘编自范广欣《超越暴力革命:梁启超有关卢梭论述对自由和权利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原因。
10 . “自由、平等、博爱是不能分割的统一价值整体,其核心就是博爱。博爱就是友情,就是普遍的同情。没有了博爱,自由就是心安理得的制造差别,恃强凌弱;同样,没有博爱,平等就是光明正大地打家劫舍、杀富济贫!只有博爱,人们才真正有可能在自由中追求平等,在平等中实现自由。”作者认为“博爱”对于“自由、平等”来说是
A.相关的与需要发现联系的
B.独立的与需要解读含义的
C.包括的与需要寻找平衡的
D.强调的与需要深刻认识的
2019-11-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