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文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饨注,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衡”,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年、商贯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送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道,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   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种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对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这个以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7万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特点及繁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综会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场,这个与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因子”在很早的时候起,就植根于华夏古老的沃土里……历史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古代中国人的市场观念在发展上存在渊源关系,但由于两种社会掌握的生产关系的阶级根本不同,以及在思想、文化、法律等社会意识形态诸方面有天壤之别,二者不可同日而论。

——摘编自王瑜卿《中国古代的“市场”观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形式的发展与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唐宋时期为例,列举市场“因子”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判断①、②两处所对应的经济体制。指出1956年确立某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归纳1992年以后所确立的经济体制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07-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古代生态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古代生态环境保护。先秦时期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的法律规定,此后各朝代也多通过多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汉代设少府管理山林川泽,少府之下还设置有苑官、林官、湖官等,负责各方面相关事务。唐朝设有虞部郎中、虞部员外郎的官职,其职责包括“掌京城街巷种植、山泽苑囿……因猎之事凡采捕渔猎、必以其时”。汉代《贼律》规定:“贼伐树木禾稼……准盗论”。甚至规定“吏卒不得系马宫外树”。盗伐皇家陵园树木的人可处斩首弃市,失职的官员也要受到处罚。唐律则规定:砍伐树木的人要按照盗窃罪的处罚方式论处。另有《杂律》规定:“诸占固山野破湖之利者杖六十……诸于山陂兆域内失火者徒二年,延烧林木者,流二千里。”

——摘编自《唐律疏议》《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立法》等

材料二   明清时,政府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所变动。《明史·食货志》载,“(明仁宗时)山场、园林、湖泊、坑冶、果树、蜜蜂官设守禁者,悉予民。”清朝时,亦开放了大片草原和山地供农民垦荒。皖南、浙北山区山林植被良好,地旷人稀,邻近地区的居民,纷纷携妻带子举家移居于山区开荒。他们大量种植玉米、番薯、花生、兰靛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既可获取口粮,又可作为染料出卖。此举虽了开发山区,但也破坏了山林植被,致使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溪河淤塞,稻禾棉桑受损,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导致山区和毗连的平原生活生存环境恶化。

——摘编自《明史》《明清时期的山林生态环境保护》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环境保护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汉唐到明清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1)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从时间、空间以及数量等角度展开)。
(2)阐释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原因。
2024-05-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的宗旨是“天下和为一家”。……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展、出现了一批闻名海外的对外贸易港口,广州、交州、扬州、明州被称为唐代四大贸易港口,市舶司也在唐代正式出现,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以及其他各种对外事务。此外,唐政府还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蕃坊”特区,之后这些地方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苏州目睹的洋商船只络绎不绝现象引起他的警觉,于是乾隆下旨除粤海关外,撤销所有其他海关,是为“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是经朝廷授权的唯一对外贸易代理机构……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不许随意出入,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等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唐朝,指出清代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之主要都会,长安、洛阳为东、西二京。二者本属历史相传之政治名都,长安又以西南通滇蜀,西通西域,当西域及西南陆路商货交集之冲;洛阳则当东来商货集会之冲。故此二都,在唐代仍不失其重要性,恒保持相当繁荣之象。然唐代真正之商业中心都会,不为长安、洛阳,而为新发达之扬州。兹以扬州为起点,再依当时内河及海上交通线与扬州有关联者,以次略证此等交通线上商业都会发展之迹。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开封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商业也空前繁荣,城内形成几个繁华的商业街区,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内城的“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珍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是金钱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至千万,骇人闻见。以东街北日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都市商品经济的时代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
2023-12-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8 . 唐高宗永淳年间,关中一斗米售价高达三百钱,皇帝出幸东都洛阳,扈从之士中不免有人途中饿死;中宗景龙年间,运输山东、江淮谷物至京师,挽车的牛死者十之八九,朝臣按照惯例,又请中宗到洛阳就食,中宗便发脾气,不愿当逐粮天子。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米价波动影响社会的稳定B.交通运输关系王朝兴衰
C.北宋都城较唐东移的原因D.关中地区经济一直落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不太计较比赛的成绩,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成功与失败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

材料二   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处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蹴鞠、缘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

——摘编自王俊齐《唐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周初到汉代体育比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体育文化发展高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10 .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如果唐朝皇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应该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3-04-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