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徐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六朝时扬州屡经战乱,俗称“芜(荒芜)城”。唐中后期,扬州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政治中心的转移B.海外贸易推动C.长安洛阳的衰败D.大运河的开通
2023-11-20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陈寅恪创造性地实现了“文史互证”,开辟了新的治学途径。如表中唐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诗句历史现象
A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商品经济繁荣
B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民族大融合
C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赋税征收货币化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人身控制减弱
A.AB.BC.CD.D
3 . 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如图所示耕作工具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汉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D.魏晋时期
2023-06-24更新 | 156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据史料记载,贞观年间,“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怀着)粮,取给于路”。到开元时期,“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今山东地区)间斗才三钱”。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存在地区差异B.北方经济仍处优势地位
C.地方政府重视农业生产D.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
2023-06-21更新 | 465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环境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能反映诸多历史问题。请提取如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就某一具体问题,予以解读。(要求:信息提取精准,问题明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 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23-06-18更新 | 456次组卷 | 11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耒耜经》记载,唐代的一种农具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 耕作要求。它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该农具是(     
A.耦犁B.C.曲辕犁D.翻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宪宗时,江南宣歙一带大旱,米价暴涨,有人建议官府强制压低粮价,时任宣歙池观察使的卢坦不同意,主张“宣、歙土狭谷少,所仰四方之米者,若价贱,则商船不复来,益困矣。既而米斗二百,商旅辐辏,民以赖生”。这反映出唐代(     
A.政府限制粮食的商品化B.注意利用价值规律调节市场
C.重农抑商观念悄然转变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不断上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清乾隆年间规定:“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因素,指的是什么?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2023-01-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

——(宋)董猬《救活荒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01-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