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汉武帝派孔仅和东郭咸阳到全国各地盐、铁产区,选用有管理经验的盐铁富商充任盐官或铁官,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盐铁专营机构。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没入其器物。”这表明(     
A.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B.经济发展使市场需求扩大
C.民生问题受到朝廷的日益关注D.朝廷以经济手段加强集权
2 . 在汉武帝支持下,桑弘羊作“平准之法”,“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转输)”又在都城设平准官,接受各地聚积运来的货物“贱买贵卖”。这一政策的施行(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B.阻碍了各地商品正常流通
C.提高了地方官员工作效率D.冲击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司马迁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利致富,另一种是享乐。第一种本能是一切为了财富,第二种本能是要牺牲财富换取一切。司马迁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使人类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本能,这样社会才能富裕安定。司马迁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上策是顺其自然,对经济活动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最后才是用刑罚的方法说服人民;下策是与民争利。根据儒家的思想传统,中国千百年来对“富裕”采取否定的态度,耻谈富裕,耻谈经济;但司马迁对这一问题持反对态度,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衣食充足的社会,公众讲求礼节,热心公益;一个贫穷的社会,人民缺乏礼让,铤而走险,社会不安。

——摘编自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

材料二: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

类别

宋词中商业词汇

数目

商人

商贾、商客、贾客、贾人,商贩、贾贩、贩夫、贩妇,行商、坐贾、南商、北贾,富商、富贾、巨贾、巨商、估客,牙人、牙侩,胡贾、蛮贾、蛮商、贾胡、商胡,海商、海贾等

400

集市

坊市、河市、水市、山市、村市、草市、墟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

400余项

酒家

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

600

贸易

商舶、商船、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关征、征榷等

300余项

高频词

商、市、卖、买、典、钱、征等

多至数千项

鬻、贩、货、店、楮、币、赊等

数百项

贸、榷、税、赁等

数十项

材料三: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得海禁政策相比明初实行时更不符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严行海禁并废除了市舶司,这使得番商失去了合法的贸易渠道,大兴走私贸易。海商也逐渐转为了海盗,“虽概称倭夷,其实多编户齐民也”。福建巡抚谭纶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凡也,大抓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若一切禁罢,则有无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引为盗也。”中央政府中也有很多同谭纶持相同观点的大臣,明朝上层最终开始考虑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政策。1567年,明穆宗宣布在福建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海”。“隆庆开海”带来了海上贸易的繁荣,朝廷也越来越重视海澄舶税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这是除了维持稳定海疆以外的又一重要好处。因此,明朝政府制定并不断完善海澄舶税的制度,以官方政策的形式将税收分类并固定下来,这为中国开启海洋贸易国际化奠定了政策上的基础。

——摘编自薛振威《16世纪中国海外贸易思想变革——以隆庆开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商业变革”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隆庆开海”的背景,并简述“隆庆开海”的积极作用
2023-11-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商品经济达到了历史上较高水平;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广阔,出现了一批繁荣的商业城市和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富商大贾。城市如北却戎翟,东通三晋的栎邑(秦),北通燕、涿,南有郑、卫的邯郸(赵);商人如: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他们甚至走到了历史前台。

——摘编自吴继轩《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原因探析》

材料二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法令,宣布私自盗铸金钱者死罪,并废除一切旧币,发行五铢钱,汉朝的币制自此稳定。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汉武帝增设大农部丞对郡国盐铁官进行整顿,并设置36处盐官,分布在27个郡;至少设置48处铁官,分布在40个郡国;对于小邑和乡村,则特准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把盐分销给消费者。面对郡国因纳贡带来的高额运输费用问题,汉武帝派遣大农部丞分赴各地充当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输官输其土地之所饶,最后由京师平准官实现贱买贵卖。此外,汉武帝还向工商业征收算缗(每值2000钱则纳税一算,即120钱)、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举措。
2023-11-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盐铁论·错币篇》记载,“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未有盐铁之禁。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政府对盐、铁进行垄断经营。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治国理念的变化B.民间贸易的衰落C.经济政策的僵化D.国家治理的完善
6 .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的主要贡献在于,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建立起空前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下列能论证这一论点的是(     
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③刺史班宣,周行郡国   ④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7 . 阅读有关秦汉制度和兴亡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史记·秦本纪》中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二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材料四: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地方分权体制”、“独制”格局分别指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说出秦中央集权制包括哪些具体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述汉武帝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的内容(措施)。
2023-10-1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重组财政体系,把中央财政收入交由大司农以及水衡都尉等负责增加财政收入的官员来管理。汉武帝还对商人征收重税,重整货币政策,将利润丰富的盐铁业收归官营。汉武帝这些措施(     
A.反映了政府财政集权的倾向B.践行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C.削弱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D.旨在遏制财富集中现象
9 . 汉武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有言:“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材料反映了当时(     
A.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B.地方门阀士族的势力壮大
C.国家强化经济管控的必要性D.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产生
10 . 汉初,地方郡国每年需向中央交纳一定的贡物,由于路远费烦,贡物多有损坏,往往得不偿失。汉武帝元鼎二年,规定各郡国把各类货物按当地市价折合成土特产品,上缴当地均输官,由其运往京师或缺少这类产品的地区出售,这一举措(     
A.旨在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B.开启中国古代官营经济基调
C.实现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D.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需要
2023-09-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