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垄断铁器的生产与买卖。时人评论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材料认为,盐铁官营(     
A.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B.不利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
C.不利于铁农具的推广运用D.推动了盐铁市场的活跃发展
2023-12-28更新 | 77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某历史研究小组在讨论某一历史小专题时列举出如下关键词,他们谈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国家统一 颁布“推恩令” 实行察举制
尊崇儒术 春秋大一统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
A.汉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D.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3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材料一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子,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者,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划为士、农、工、商四等,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郭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

——摘编自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汉代相比,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及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3-1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霸道强国】

材料   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

时间措施
公元前140建立中朝制度
公元前138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134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公元前128确立以举孝廉为主要科目的察举制
公元前127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颁布“算缗”令、“告缗”令,征取商人资产税
公元前117实行盐铁官营
公元前115下令铸造五铢钱,禁止郡国铸币
公元前112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夷、南越设郡
公元前110采纳桑弘羊的建议,推行均输法、平准法
公元前106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一个主题,并予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的盐业政策】

材料一   

围绕着制盐作坊,在靠近内陆的滨海平原上发现了数量相当的商王朝晚期聚落群。这些聚落居民种植粮食为盐工提供生活和生产物资,并承担盐制品向内陆运输的任务。来自殷都及周边地区的王室成员和官员、军队首领,居住和驻扎在高等级聚落和交通枢纽,保卫和控制、管理着盐业生产和食盐外运。

——摘录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从考古看中国》(2022年中华书局出版)

材料二   西汉时期,政府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备置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卖。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盐官分布于二十八郡国达三十五处。盐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诸侯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司农所设盐官取代。宋代,根据盐的生产环节和产地不同,大体上将全国食盐消费区分为官府直接运输销售的禁榷区和允许商人自由贩卖的通商区。商人通过各种途径,或到京师榷货务缴纳现钱,或到边地入中粮草,然后获准取得食盐,到指定通商地区贩卖。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商代盐业开发和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汉和宋代盐业管理措施及其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敢。”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化政策上有何异同点?
2023-11-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材料一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摘编自《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西汉的组织者承袭了秦朝所遗下宽阔而又均匀的基层,而且以灵活的手腕避免前代的过于极端。他们所采取的政策,基本上是进三步,退两步,以几十年的经营,构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而成为中国整个帝制的楷模。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加强“大一统”在政治领域的措施并进行简要评价。
8 . 【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入)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放弃)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三   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聚敛财物,奴役贫民),转毂百数(财富百车),废居居邑(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焉(仰仗他们供给物资)。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帮助解决)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遗存。
(2)根据材料二,推断商鞅的主张,这一主张在变法中怎样体现的?
(3)根据材料三出现的现象,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023-10-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秦半两半两半两
文帝五年(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郡国五铢五铢五铢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赤侧五铢五铢五铢(带红色镶边)由中央垄断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王国问题渐趋严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铸币制度日臻完善
2023-10-13更新 | 343次组卷 | 88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荣怀学校高复部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汉前期的墓葬一般比较节俭,真正的厚葬始于汉武帝时期。以后,汉代帝王的厚葬现象开始十分突出,丧葬耗费尤为惊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阶层在权富豪党竞奢厚葬的影响下,纷纷幕效,厚葬成为一时风气。导致汉代厚葬风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B.缺乏健全的礼乐制度
C.经济发展物质财富丰盈D.灵魂不灭观念的盛行
2023-10-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襄黄恩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