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人民政权B.加大财政投入C.建立国营经济D.实现工业化
2024-06-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下图为《东北日报》创刊九年来的重大报道内容梳理示意图。据此可知,《东北日报》(     

A.见证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B.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C.是研究东北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D.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024-05-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建立国营商业机构,发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贸易。同时,鼓励私营进出口商通过联营等方式组织起来,增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至1951年,各口岸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中,私营出口约占64.8%。这些做法(     
A.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利用外资增强市场活力
C.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作用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2024-05-14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本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彰显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B.火车运输促进经济发展
C.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D.“一五”计划重大成就
2024-05-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为1950年李桦创作的版画《学习》,表现了工人的日常学习生活,画中左上角墙上的文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正是这幅作品集中想要表达的含义。该作品(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反映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C.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果D.表达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024-05-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九校2024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表。对其认识合理的是(     
时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财政收入粮食产量钢产量
1950年33.2%62.17亿元1.32亿吨61万吨
1952年43.1%173.94亿元1.64亿吨135万吨
A.国民经济形势好转B.新中国工业基础较好
C.计划经济成效显著D.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描绘了毛泽东1950年视察哈尔滨车辆厂的情景。毛泽东在视察过程中指出:“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虽然设备陈旧,也要利用和保护好,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是靠这做基础了。”这说明当时我国(       

A.已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B.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C.重视东北地区现有工业基础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2024-01-20更新 | 602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2024届高考考前专项练习历史试题
8 . 坚持道路自信是中共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949年3月毛泽东作的报告

(2)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是哪次会议提出的?指出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到本年(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7.2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较历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钢的产量为134.9万吨,……1952年国家财政收入为183.7亿元,支出为176亿元。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49年增长60%—120%,农民的收入也增长30%以上,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我国1952年底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概述党和国家为促使该经济状况出现所采取的具体经济措施。

材料四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4)为实现材料四中所述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怎样重大的战略决策?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是怎么体现的?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黝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依据材料五,概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024-01-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环城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如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B.展现“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C.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体现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李琦1950年创作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当时创作这幅年画意在(     
A.号召农民参加边区生产B.表达民众美好生活的愿景
C.庆祝农村完成土地改革D.宣传国家过渡时期的蓝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