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5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

时间

霸权更迭

1617世纪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霸主地位,随后又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

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的发展“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三   新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天下观”异同,并分析其观念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霸权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纪之交的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深远意义。
2024-03-22更新 | 37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科学精神已经萌芽,学者们提倡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反对单单靠了几本古书,由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逻辑演绎发展一般归纳、并逐步确立了数学的表达形式……17世纪以后,科学革命大兴使基督教兴起以来的所有事物相形见绌,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䀱格为一些插曲,它在改变整个物理世界图景和人类生活结构本身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惯常思想活动的特征。

——摘编自赫伯特·巴特菲尔德《现代科学的起源》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兴起了“科学救国”思潮。部分中国留美学生认识到科技对抵御侵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创办科学社和《科学》杂志。 《科学》杂志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此时科学更多是以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形式而存在,涵盖着科学态度、科学信仰和科学方法……他们将启蒙建立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基础上,坚信科学会带来的技术、政治和经济变革乃至价值理念的革新。

——摘编自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想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中夏禹时代提出了“政在养民”或“安民”的概念,春秋时代的管仲提出了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思想,都深刻体现了税收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其后的孔子主张 “薄赋敛”,墨瞿提出“省刑罚,薄税敛”。宋代王安石提出“聚财在人,理财在法,守法在史”, 涉及了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方面。这些理论大多没有上升为理论概括,没有成为税收活动 的原则,因此只能称之为治税思想。

——摘编自赵书博《税收学》

材料二   查士丁尼一世即位时,纳税额度被官员们掺杂了极大的水分,包税人在各地 任意收缴捐税,大地主故意逃避国家税收,使帝国税制被严重破坏。查士丁尼一世在 《查士丁尼法典》中指出了税收问题的严峻,旋即取消了贵族地主享有的免税权,要求大地 主根据各自土地的多寡和劳动力的人数按时按量缴纳税收,并以大地主在税收问题上的违 法行为为借口,对最有势力的地主采取没收地产、强迫捐献和依法惩处的措施。查士丁尼 一世还通过立法废除了包税制,下令全国官吏进行税收业务培训,核查各地税额并重新 登记。查士丁尼一世坚决清理包括高官显贵在内的全国税户,整顿全国税收机构,精简各 级官府。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三   1861 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后,国会通过法案开征所得税,并随着内战的延续 而提高税率。战后美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所得税被认为不再必要.遂按照当初订立的 时限自然停止。1894年,参议院通过法案,重浙开始征收膜邦所得税。但美国宪法中对 税收有专门的规定以限制政府征税的权力,在针对该税法的违宪诉讼中,主任法官肆无忌 惮地利用了法律能漏,使最高法院对征税判定违宪,阻止了国家征收。考虑到主任法官与 许多大公司存在利益关系,这一判决完全是为了维护有钱人的利益,这个判例等于送给 美国所有大公司、大企业一座金山。对美国人民来说只剩下一条路——改变宪法。1909年   宪法第16条修正案被通过,以此为宪法基础,1913年10月3日颁布美国所得税法,美国 第三次开征所得税,直到现在。

——整理自张巍《中国需要现代化的个人所得税——观英德美法个人所得税)

材料四 1994年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 一次税制改革。实施了新的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政策,普遍 实行了与国际接轨的增值税制度: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对国营、集体、私营企业生产 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统一适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个人所得税,对本国公民和外国 公民统一适用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个体工商户所得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一个税目。

——摘编自吕守军,魏陆编《公共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治税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整顿税收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美国近代所得税立法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意义。
2024-05-0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份,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国民党爱国将领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三

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
干部数量798610326118681569316261
干部逐年增长率
120.3%148.6%196.5%203.6%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6271091229423542407
少数民族干部增长率7.9%10.6%19.3%15%15.8%

——王巍《中共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研究——以建国前后宁夏为例》

材料四   1996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在22年间,十批干部援宁。据统计,目前仅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就已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4321人。借助阑宁协作的巨大推力,不少福建企业进驻到宁夏闽宁镇,不仅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几大产业。22年间福建省参与对口帮扶的市县区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6.2亿元,帮助宁夏盐池、海原、彭阳等十个对口帮扶县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培育壮大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22年闽宁协作改变了啥》2018年7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蕴含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援助宁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国家倡导东西部对口帮扶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2024-05-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重庆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摘自晏绍祥、张顺洪主编的《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西方国家50余年对非援助强调“福利服务”而非“经济发展”的援助,无法从根本上弥补非洲国家面临的发展起点滞后及国际秩序不公正问题;一些脱离非洲发展实际的附加条件进一步恶化了非洲国家原本存在的发展危机。……五十多年来,中国对非援助紧密结合非洲国家的历史发展任务,尊重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和意愿。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援助逐步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始终坚持对非援助平等、尊重与合作的理念.强调中非合作中的互助与共同发展,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绝不把外援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手段,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应有的政治风度和全球责任。

——摘编自罗建波《西方对非援助效果及中非经济合作》

材料三   新殖民主义是在战后旧殖民主义体系瓦解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对已经获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推行的一种新的剥削与掠夺形式。它像面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独立权利,实际上采取种种欺骗手段,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对已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实行控制和渗透,为它们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服务。老殖民主义是赤裸裸的。新殖民主义是有裂磷药。

——摘编自孙迎辉《新殖民主义问题线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地诺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援助非洲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新殖民主义体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有效应对殖民主义。
2024-04-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铨选制度是我国古代的官僚选任制度。宋代一方面通过科举等方式广求人材,吸收“新鲜血液”;一方面通过铨选使这支队伍分门别类、上下有序。照宁年间,作为王安石吏治思想的实践,铨试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四年十月,重定铨试之制。据马端临说:“旧制荫补初赴选,皆试律暨诗;已仕而无劳绩、举荐及无免试恩,皆试判;(熙宁)更制以后,概试律义、断案、议,后又增试经义。中选者皆得随铨拟注,其入优等者,往往特旨擢,赐进士出身。”于是,荫补人及天下官吏争相诵习法令。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材料二   虽然北洋政府制定颁布了大量有关考试的法规法令和施行细则,也口口声声说“无论何项文职,均以考试或甄用合格者为进身之正轨”,并下令要求对考试各法规应“切实遵行,不得臆为出入,致滋徇滥”。然终其灭亡,北洋政府也没有制定公布出一个完全以考试为文官任用标准的正式文官任用法。事实上,通过文官考试获得为官资格的人微乎其微,充斥于政府的仍是大量的旧式官吏。现任的前清官僚得以留任或升任自然不在话下,甚至那些早已不在任的前清遗老们竟也被重新任用,“都中各部犹存清代之风光”。因此,民国的官吏是“旧官僚奴根未去,新官僚又大种奴根”,在民主共和制华美的外表下包含着的是封建主义的内核。

—摘编自秦昊扬《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912~1949》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进入到一个恢复、发展和改革的新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决议,明确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1982年开始,国家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在实行干部退休制度的同时,大批地选拔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对领导职务规定一定的任期和届数,任期满时,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升降或连任。针对长期以来干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国家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把过去管理下两级改为原则上只管下一级,企业和一些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管理权限的下放也逐步跟进。

—摘编自陈振明《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铨试相较于科举考试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时期文官选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024-04-1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阶段。公元574年,(北)周武帝诏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灭(北)齐后,周武帝又下令“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融括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参加下届国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记作为选民,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之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1832年改革法》(英国1832年6月7日)

2.凡年满21岁制男子,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动用其投票权力。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使各选区能够选出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人民宪章》1837年

材料三:18世纪的奥地利仍是盛行农奴制度的农业国,这种落后状态又使奥地利受到新兴的普鲁士的凌辱。女皇特蕾西亚进行的改革,便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进行的。她于1751年颁布了普遍征税法,取消了各邦和领主们的收税权。根据以女皇名义发布的土地册,一切臣民都要按照财产和等级普遍纳税。此外还规定农民为领主服徭役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3天,并宣布在皇室领地上废除农奴制。为发展经济,政府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对新建工场免税10年,放宽必须加入行会的规定,还统一了币制和度量衡,废除了国内税卡。此外,国家还对进口工业品课以高关税,而对进口原料则降低关税。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81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倡导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使亿万群众自觉参加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又有不断的发展,在“五讲四美”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三热爱”内容。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周武帝禁绝佛道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份改革主张的最主要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宪章》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蕾西亚女皇经济改革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意义。
2023-12-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