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请回答:
(1)根据图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各自的政治制度。
(2)根据图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本质有何不同?
(3)综上,简要回答影响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识。
2020-02-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8年12月,习近平主席指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材料三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予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3)根据材料三,概括陕甘宁边区的廉政措施,并简析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综上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3 . 辉煌中跌落

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①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管理技巧、技术发明和政治权力。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②到公元前600年以前,中国一直在农业生产率、工业发明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同抚育了约七十五个国家的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同的是,③中国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单一的国家。④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之时,它已经拥有两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从辉煌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是一种畸变,是对中国特性的亵渎,也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羞辱。这种屈辱必须洗雪,作恶者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主要作恶者是英国、日本、俄国和美国。它们的作恶程度不一: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事后还厚颜无耻地贬低中国际日本在过去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动了掠夺性的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日本对此仍无悔悟;俄国不断地侵吞中国北方领土,斯大林又颐指气使,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自尊心;最后还有美国通过在亚洲的存在和对日本的支持,成为中国实现抱负的障碍。

——摘自【美】兹比格纽布杰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问题:
(1)在标注标号的四句话所反映的观点中,有一个并不严谨,你认为是哪一个?请说明你的理由。
(2)在中国“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中,除文章列举的四个作恶者外,还有其他作恶者,请简述其所作的“恶”。
(3)对中国近代的衰落原因,文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么看的。
4 .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指什么制度?这两种制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2)材料二中出现的“诸侯更相诛伐”这一困局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5 .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井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章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厂中共领事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5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疼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海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6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社会巨变的战国时期。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审计以及政府等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反腐败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本质区别。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

2018-12-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美苏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美苏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美苏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
——《冷战与中国》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是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9月13日
请回答:
(1)冷战是美国在二战后初期针对苏联的基本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重庆八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19-01-30更新 | 9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政府设立了严格的查灾、报灾制度;确立了储粮备荒的“平仓制度”和借助社会有经济能力者的“捐输制度”;还确立了王杖制度:“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此外,有些皇帝将郡国公田借给贫民耕种,并赈贷种食。汉文帝“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汉武帝令“博士大夫等六人分循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汉代也注重医疗丧葬救助,如东汉和帝永元四年“时有疾疫”,地方官曹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粥,多蒙济活”。

—摘编自陈井安、郭丹、瓮晓璐《中国古代社会救助考察》

材料二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在农村中相继出现了互助组、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为解决农村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开辟了新路。使农村救助模式转变为集体救助为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贫民受救助历来被认为是政府的慈悲行为。在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这从法律上为社会救助加以保障,贫民受到救助成为公民应得的权利。

—摘编自任松峰《新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政府社会救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朝政府实施社会救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传统社会相比,新中国社会救助有哪些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综上,就社会救助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8-07-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县级联考】重庆市云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献记载,魏国李悝制定《法经》六篇,“商君受之以相秦”。随着统一战争的胜利,秦王嬴政将秦国法制推向全国,同时也增加了与皇帝制度、中央集权有关的众多立法。1975年湖北睡虎地出土了1155枚秦律竹简,涉及近30种秦律法规条文,包括农业、手工业、货币、徭役、置吏等方面。其中,《置吏律》是关于官吏任免的法律,《除吏律》是有关行政组织、官吏选择的律法,《田律》是关于农田水利、山林保护和田税的法律,《仓律》是关于国家粮食的储存、保管、发放和度量衡制度的法律。可以肯定地说,秦代“严刑峻法”的背后确实有秦律的合理因素的存在,秦末政治崩溃更多的应为人治问题而不应全部责难于秦的法律。

—摘编自黄永美《从出土的秦简看秦律的合理性》

材料二   19世纪的德意志境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以罗马法为基础的私法规则和体系,这与当时不断增强的民族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严重阻碍了工商业和贸易的发展。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私法统一进程加快。从1874年参议院组建民法典起草第一委员会开始,在23年间德国民法典数易其稿,1896年8月德皇威廉二世“以帝国的名义”签署了该法律。1900年1月1日,《德国民法典》开始生效实施。《德国民法典》共计2385条,包括总则、债务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以及各项实施法共218条。《德国民法典》使德国在民事实体法上走向了统一,对东欧及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民法典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申卫星《德国民法典的百年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说明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对于秦律研究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法典》颁行的重要意义。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人类法制文明的认识。

2018-07-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