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央红军在渡过大渡河后,在即将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区之前,整理颁发了《对彝藏番回苗等少数民族的标语口号》   (共十四条) ,如:“苗民们,不要怕,红军保护苗人!”“苗人汉人一律平等,不准哪个压迫苗家! ” “彝、番、藏人一律平等! ”红军此举(     
A.提高了少数民族政治地位B.实现了各民族平等
C.宣传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D.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2 . 1912 年 2 月,为庆祝中华民国建立,爪哇泗水埠华侨上街燃炮升旗遭荷兰警察镇压。孙中山立即致电袁世凯,请转饬驻荷兰公使,经刘镜人等一众外交官员与荷兰当局多次严正交涉后,终取得部分成效。这一事件反映出临时政府(     
A.获得了外交主导权B.扭转了外交被动局面
C.外交处境比较艰难D.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
3 . 《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后,妇女实现了“无夫权的婚姻”,妇女在婚前婚后的地位保持不变,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妻子的嫁资非经妻子的同意,丈夫不得处分,且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全部归还妻子。这一规定(       
A.体现法律注重维护个人权益B.印证男女平等的时代特征
C.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的体系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4 . 在淮海战役期间,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五省出动的支前群众总数达到543万人,几乎是九个群众在支持着一个战士。这一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A.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B.土地改革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积极性
C.民众爱国救亡意识的日益觉醒D.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里说:“这是‘一种较少腥风血雨,较少声色俱厉,只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过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已被历史证明是一条可圈可点的道路’。”这里的“道路”是指(       
A.近代英国的社会转型B.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C.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D.全球物种流动大交换
6 . 20世纪60年代,教皇保罗二世认为欧洲应该首先是一个基督教的欧洲;1983年的“所罗门宣言”建议把一个共同的文化遗产有意识地确定为欧洲认同的一个因素;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强调了欧盟的统一公民资格和防务认同。“欧洲认同”理念(     
A.推动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B.弥合了欧洲的文化差异
C.旨在复兴欧洲的古典文化D.实现对民族界限的超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奋斗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大一统”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疆域领土统一、推崇中央政府权威、注重文化共识凝聚,反对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各自为政、价值观虚无混乱。尽管一些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主流。不论分裂的时间有多长、分裂的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历史一再证明,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

——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材料二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治理。

四是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据材料自选一个特点为角度,运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08更新 | 384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史》有云:“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徂来石先生文集》论述道:“君有佚豫失德,悖乱亡道,荒政佛谏,废忠慢贤,御史府得以谏责之。”这些说明了宋代台谏(     
A.位卑权重,以内制外B.纠察百官,端正风气
C.具言事权,制约皇权D.分割相权,集权于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先秦时期,农事活动的周期催生了一年四季的“四时”观念,国家根据“四时”观念指导、安排农事活动,甚至政治行为也要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做出让步,接受四时节律的制约,“以时序政”“依时行政”。由此可知,“四时”观念(     
A.限制了先秦君主的集权统治B.影响了早期国家的政治塑造
C.起源于顺应自然的哲学传统D.蕴含着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