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材料:

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几种类型?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一谈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原因是什么?
2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2022-02-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小农自商鞅变法以来,经济已获得部分独立。中央政府一再以授田与限田政策来保护小农,但最后小农经济还是遭到豪强的兼并;唐中叶以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成为后世不易之法,而中国小农经济却一直顽强存在,并在明清时期发展到极致。以中唐为界,中国历史上小农经济的不同发展,其深刻根源在于唐中叶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小农、小工、小商出现的农民经济独立性日益增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新的调整,身份等级制逐渐为贫富的分层所取代。贵者以势占田的土地兼并形式被富者以资买田这一财富兼并形式所取代,土地作为财富进入日趋繁荣的市场,由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代替了以往按身份等级占有土地,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乡村社会控制的转型》

材料二   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共的一贯主张。十年内战时期实行的土地革命,是用直接没收地主土地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抗战时期为了团结地主一道抗日,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减租减息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中共放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理念。为什么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最终实现“耕者有其田”?1944714日,毛泽东在会见英国记者斯坦因时的一段谈话,对此做了很好的说明。毛泽东指出,在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其他地区,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和独裁专制的基础。未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因此,工业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只有工业社会才能是充分民主的社会。但为了发展工业,必须首先解决土地问题。没有一场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就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国家许多年前的发展已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罗平汉《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以中唐为界,中国历史上小农经济的不同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共为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主张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021-12-08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战前,法国和德国的历史教材中充斥着民族英雄和战胜敌人的史诗故事,大战结束后,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认为法国的复仇欲望,将欧洲带到了战争边缘。法国人则把战争归咎为“德国确信她自己是受召唤来指导世界的”,而要实现这个任务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一战后法德中学历史教科书曾经试图强调两国和解的讨论。

两次大战的残酷、暴行和毁灭使两国的大多数人深切地感受到,走向和平的唯一出路是和解。1952年春,《法德历史学家协议》公布,肯定了两国共同承担战争责任的观点。20世纪6070年代,法国和西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一战的爆发时,强调各国被同盟体系“拖进”战争,法德两国也是这种冲突的牺牲品。

2006年,法德两国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两个国家共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它把培养欧洲感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尽管许多敏感问题依然不易处理,比如为了支持反战话语的建构,教科书中不再讨论大战的起源。

——选编自王加丰《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日)


(1)观察如图,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使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改变。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该事件前后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具体体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分析析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认识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日关系概况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东汉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隋唐互遣使节、仿照唐制
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贸易往来频繁学习建筑
教授儒学
宋元忽必烈大军两次征日失败后,放弃
征服计划,两国终无国家往来
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
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明清明朝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涌现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二   近代中日关系概况

清政府统治时期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扶植地方军阀势力、大力对中国进行资本、商品输出、
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建立伪满州国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
1937年,全面侵华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三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粗制滥造、情节荒唐、内容离奇的各类“抗日神剧”,让人们对抗战历史认识模糊。令人意外的是拍摄于抗战时期的美国抗日剧《dragon seed》(龙种)一度在网络爆红。该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电影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电影制片人伯尔曼将所有抗战场景中使用的军服、帽徽等道具都做了模糊的处理,看不出国共两党任何一方的标志痕迹。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出现以上特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历史上中日关系有何规律性认识,并阐述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并概括该电影的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当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战争和经济危机,法国粮食生产仍旧摆脱不了在过剩与短缺之间摇摆的命运。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工业化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要求:有认识,有史实阐述)
2021-11-13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历史试题
7 . 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了(可爱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者简介方志敏,中共党员,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1934年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国民党部队追剿,损失惨重。方志敏被俘,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193586日,被秘密杀害,时年36岁。
原文摘录(一)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原文摘录(二)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诫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根据材料,结合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方志敏笔下“可爱的中国”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图片是历史的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虑中国即将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银瓶乍破”的局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三   新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些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指出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020-11-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恕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0-06-22更新 | 1847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迈克尔H·哈特(美)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征?这些特征在雅典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其历史影响。
2020-12-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