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2023-11-09更新 | 233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3年,直隶总督抽取鼓铸铜元的部分余利为资本,率先在保定创办北洋工艺总局,办起艺徒学堂(后改称为实习工厂,旋易名聚合纺织厂),又建工艺局、习艺所及满城积祥有限工厂等,推进织、染、皮、藤、衣、料器、金属、印刷、雕凿等多项工艺。这些举措(     
A.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开展B.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C.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现D.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基础
3 . 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实施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改,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下表中对于宪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D.将“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写入宪法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A.AB.BC.CD.D
2023-09-1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为我国某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下列对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早尝试
B.逐渐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体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其优势在于维护了国家的集中统一
2023-09-10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监察体制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地方督抚定期在十道监察区巡回监察
B.六科给事中主要负责纠察内外百官
C.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
D.监察御史开代表皇帝巡行地方之先例
6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现了五个省级自治区。据下图,最后成立的自治区为(     
A.①B.②C.③D.④
7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官场首重门第。五代门第观念消退,王朝决策权掌握在一批靠个人能力上台的文吏型官僚手中,他们的“家世背景逐渐淡化而个人因素相对受到重视”。宋代文官普遍以个体形式入仕,官员个人的出身问题遂日渐凸显。南宋孝宗时,蔡幼学在殿试策论中写道:“文武之别,有出身、无出身之辨,在古盛时,未闻此法。”南宋中后期官员李曾伯在《谢潼漕请举》中亦云“盖官版虽登,尚以出身、无出身之异”。这反映出在当时官僚群体内部,“有无出身”是一条重要分界线。

──周佳《宋代科举政策背景下的“出身”含义变化》

材料二   它(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流弊日深。特别是道光、咸丰以后,一方面列强的入侵,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不足以应付“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方面西方文化的输入、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促使一批忧国之士认识到八股取士导致士子只知诗文而不通中外,“心术坏而义理锢”,一批新人开始对科举制度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抨击。有人开始提出改革科举制度的建议,也有人开始对沿袭了千余年的考试制度进行大胆的变通和探索。

——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材料三   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是孙中山选拔人才的标准。他说“当议员或官吏的人,必定是要有才、有德、或者有甚么能干,才能胜任愉快的。”又说:“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当我们的公仆。”

——房列曙《论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宋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变化出现的制度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道咸以后科举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清朝末年清政府对科举制“大胆的变通和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并指出其思想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材料二

序列   
11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544
545
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1134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摘自《法国民法典》(1804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5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几大重要特色。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在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原则中的突出体现,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及颁布的重要意义。
9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请写出材料一中“值得信赖的政府”的名称。结合所学,列举政府建立初期“合理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是最高监察官。当时他所担任的这一职位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