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1年11月13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     
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
C.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D.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
2 . “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自西周青铜器,但直到清朝灭亡,历朝都没有将“中国”作为国名。在清代官修史料汇编《清实录》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占比达90%。这表明清朝(       
A.多民族中国观的意识加强B.民族间交流交融日益频繁
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D.以法律方式推行民族平等
3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17次组卷 | 56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元末,确立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修史方案,三史分修;此后,辽金“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而争论不断,直至清乾隆钦定《辽史》《金史》为中国正史。“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始终未被颠覆。这说明(     
A.修史对君臣大义的坚守B.华夷之辨的演变轨迹
C.以史为鉴修史观的形成D.华夏一体观逐步强化
2023-07-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告诫国人:中国并非“东洋之冠”,“倘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呼吁学习英美,“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度势行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由此可见,洪仁玕(       
A.预见到天京变乱不可避免趋势B.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C.观点体现了当时时代发展潮流D.挽救了太平天国后期政治危机
6 . 在谈到古代罗马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并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时,有学者说:“罗马法学家们谈论的一般不再是想象之中的‘正义’或‘应然’之中的理想,而是一般人的境遇、普通人的常识、世俗人的生存事实,以及商业交换的探究”。该学者意在强调(     
A.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B.古罗马最早产生理性精神
C.罗马法具有较强灵活性和实用性D.法学家可左右法律的解释
7 . 《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       
A.清朝封建统治极端腐败B.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C.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8 . 如图所示绘画中,作者融会贯通了中西传统绘画技法,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以白描、勾勒为造型的基本手段和主要特征,又体现了西方传统绘画以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光线的合乎自然为造型的主要特征,创作了气吞山河、无坚不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创作(     
A.体现了中西绘画技法开始融合B.揭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的本质
C.鼓舞了中国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D.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特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的事情上拼死相争,有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推行务实的外交原则B.清政府与外国友好往来
C.清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国家主权意识较为模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抗日战争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按时间排列的关键词:

东方会议、关东军、经济危机、九一八、中国共产党、赵一曼、华北事变、张学良、西安事变、卢沟桥、蒋介石、毛泽东、洛川会议、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京大屠杀、以战养战、“三光”政策、细菌战、“慰安妇”、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陪都重庆、西南联大、《论持久战》、百团大战、地道战、“三三制”、陈嘉庚、远征军、中共七大等。

请从材料中选取三个关联密切的关键词,据此拟定论题,并结合中国抗日战争有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