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1次组卷 | 77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优生辅导专题训练2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美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04-18更新 | 1245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优生辅导专题训练2
11-12高三·山东聊城·阶段练习
名校
3 .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1-08-24更新 | 419次组卷 | 93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8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押题专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核,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3-22更新 | 69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优生辅导专题训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020-06-08更新 | 317次组卷 | 109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优生辅导专题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
18017550543040501220
18317950117105900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2019-01-04更新 | 594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限时测评改3历史试题
7 . 美国国土安全部2017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作出的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据此可知美国
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总统需要对联邦法院负责
C.地方权力高于中央
D.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
2018-01-24更新 | 289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限时测评改4历史试题
8 . 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
A.法家思想的兴衰
B.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C.统治者个人喜好
D.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
2017-10-10更新 | 399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优生辅导专题训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
(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