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西学”和新学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在新旧思想、新旧文化的撞击中,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

——《青年杂志》l卷l号,1915年9月15日

材料三   

人物著作部分观点摘录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狂人日记》小说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在政治变革上的表现和对思想文化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思想原因。
(3)将材料四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近代思想解放的发展特征.
2020-08-3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7月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陈钺、汤秀莲《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富民强国之路》


材料三  从1978 年算起……,我国曾有过两次思想大解放,(一)1978 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二)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触动姓“社”姓“资”,导致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潮流的形成。

——节选于《改革开放30 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0)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由孔子创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创出不曾经过革命一途,而采行了维新路径,出现的国民思想家不成为典型的“智者”而成为“贤人”,而且初期思想家的著作也充满了“贤人作风”。如孔子和墨子,其所论究的问题,大部分重视道德论、政治论与人生论等。

——范文澜《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的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回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由曰穷齐理而已也。”“物,犹事也。凡事上穷其理,则无不通。”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

——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请回答:
(1)请结合孔子和墨子的具体观点阐释材料一中的“贤人作风”。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程颐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 .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回顾中国的法制历史可以更好地推进社会士义法治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性之性质。试问无权势可以行法律乎?今日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法律乎?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己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庐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借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以下问题: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需求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核心理论。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法制观点。纺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法制创新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实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