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社会主义运动

材料一   19世纪早期,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如傅立叶提出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消除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但都没能成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社会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1982年,邓小平说中国对外政策贯彻三句话,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1987年,邓小平强调:“第一,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出发,而不能超越。”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年份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工业增加值/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进出口总额/亿元
19783678.73851621.41072.5355.04
198815180.413785814.03865.23821.79
199885195.5686034133.914816.426849.68
2008319244.624100131724.033428.1179921.47
2018919281.166006301089.367558.7305008.13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变化。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提炼邓小平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专门负责管理和观测天象的机构叫观象台,一般设置在都城。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天气和气候现象的记述。战国时期,有了“八风”的记载和对云的分类,军事家们主张战斗中重视和利用风向作战,在兵法书籍中记载着许多利用气象条件打仗的事例。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产生和完善了二十四节气。各个朝代都关心雨雪记录,明代永乐年间还专门规定各州县把降雨记录情况向朝廷奏报,并由皇帝亲自批阅。我国古代气象科学中,对暴雨等灾害的预报,以及物候、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都有许多论述和记载,在生物气象学、军事气象学、医疗气象学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据李继伟《论中国古代气象科技成就》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气象已经基本实现近代化,但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宣告成立,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担任局长,从海内外积极罗致人才,培训干部。1956年,全国已建成气象台站1377个,基本满足了当时气象分析和预报工作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网、高性能计算机等在业务上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1995年,成立国家气候中心,这使我国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中建立国家级气候中心最早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气象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张海东等《新中国气象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成功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各种重大事件和人物在文艺复兴这座大舞台上风云聚会。只有当文艺复兴的个人主义精神进入神学领域及基督教会的信仰层面,欧洲才爆发具有重大意义的反抗罗马教会的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巅峰时期,通过联姻形成的西班牙国家,热衷于宗教传播,近海宜商的地理环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理论的基础,理性思考导致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成为文艺复兴的最后表现,也是它对现代世界观的突出贡献。米兰多拉创作了《论人的尊严演说》成为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宣言,为后来以理性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引导社会政治革命方向、确定以个人权利和社会契约为核心的政治形式奠定基础。文艺复兴推动了一场自发的、越来越广泛地革命意识产生,它真正影响到西方文化的每一个方面,西方文化发展毫无疑问的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摘编自上海社科出版社出版《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比较开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应当是“世俗化”,由宗教宣传扩展到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介绍。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把异教徒从地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现在的问题则是要“把异教徒从现实苦难的地狱中解救出来。”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有许多传教士设教堂、办学校,发表公开演讲,开办图书馆、博物馆和医院,出版报纸和杂志,传播西方文化。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两级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方相斥相纳的历史。

——摘编自李金娜《梁启超晚年的中西文化观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促进宗教发展的史实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4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1-06-09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始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

人物简介

牛顿(16431727
1687年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达尔文(18091882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法拉第(17911867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引入电场、磁场、磁力线等概念,为经典电磁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重视科学实验,发明了史上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利用“冰桶实验”证明了电荷守恒定律。法拉第和威廉·休艾尔发明了许多如“电极”、“离子”等耳熟能详的名词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论证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0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备作业)
8 .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明代王阳明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之后“实事求是”成为了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毛泽东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言论
1921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19271937《反对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19371945《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的领导叔,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9451949《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备项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18更新 | 477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十三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然而,在国防尖端技术上,苏联的援助并不可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的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

——摘编自董志凯《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回顾(1949~197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背景和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美突破技术封锁的认识。
10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材料二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7、18世纪的英国为例,简要分析其如何创造“三大机制”促进社会转型的。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最社会转型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