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文学——文化——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 年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 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
(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
2022-02-1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近代是中华文化一个巨大的转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中华文化在冲击和交融中迈向新生。以下主张体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是
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③“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
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救亡图存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3 . 对比下列两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薄伽丘于14世纪创作的《十日谈》,以意大利文写成。“当时定下这条法律,女人并不曾同意过,而且也并没征求过我们女人的同意。”莎士比亚于17世纪创作的《哈姆雷特》,以英文写成。“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①两位作家都用他们的民族语言创作               ②文艺复兴在欧洲得到了拓展
③作品都反对君主专制                                   ④作品都主张主权在民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上述中国古代三大发明超越了欧洲社会的发展阶段
B.上述中国古代三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上述中国古代三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世界近史的开端
D.中国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成就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反分裂国家法》
③十九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①②④③
2021-12-04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满足
古文明国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
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A.生产生活的需要B.对外交流的需要C.祭祀祖先的需要D.记录战争的需要
7 . 孙中山先生晚年批评“天赋平等”说,所谓“真平等”只能“人生而平等,即地位平等”,即“民国之民权,惟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能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同时,出身的平等不能消除人的自然性的不平等,否则就是“假平等”。

通过你对上述图文材料的理解,判断以上三个示意图中接近孙中山先生的“真平等”含义的是
A.①②B.②C.③D.②③
8 . 李大钊在1919年4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共产党宣言》的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联合”;同年9月发表的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写道:“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以下各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主义思想的是
①“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④“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以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这表明西汉时期
A.从“以法治国”变为“以礼治国”B.继承秦以来“以法为教”的主张
C.开创以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的先河D.儒法之间存在着德治与法治之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