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有评论认为《蒙娜丽莎》“将人的精神升华为一种可视的形象,她的眼睛、额头、嘴、绝无仅有的手,都是生动具体的,而不是简单概念的翻制。”该作品体现了
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
2 . 1513年,德意志科隆市民向市政厅提出154项要求书,包括要求限制教会神职人员的特权,如:主教、修道院长的亲属不得任市政厅官员,神职人员犯法与平民同罪,神职人员必须纳税,神职人员不得借宗教活动向教徒索费等。这些要求反映了市民
A.废除宗教信仰的诉求B.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
C.建立新型政治的追求D.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安提戈涅的哥哥因背叛城邦,在死后被国王下令禁止安葬。而安提戈涅毅然以遵循“天条”为由,埋葬了哥哥。最终,她因违背国王禁令被处死,而一意孤行的国王也遭致妻离子散的命运。该剧上演后受到了民众的欢迎。作品折射出告希腊
A.自然法精神深植人心B.城邦利益高于一切
C.世俗权力受到了挑战D.崇尚理性成为共识
2021-04-24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第一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撒职。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以“冰河”解冻为结尾影射个人崇拜的冬日已去,思想解放的春天已经到来。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二   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后来人们把70年代来80年代初要求清除文革恶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解冻文学”潮流出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形成原因。
2021-04-22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欧洲某一时期的哲学家强调非理性层面的存在,认为科学清除了宗教存在的理由,也消除了人对世界的恐惧和崇敬,不认同国家可以通过人为订立的契约建立起来。与这一思想相契合的文学作品是
A.《十日谈》B.《西风颂》C.《玩偶之家》D.《老人与海》
6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少时好读书,师从学者李之才,习得“物理性命之学”。其思想对朱熹理气论的形成以及陆王心学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几度被举,皆称疾不赴。他“德气粹然”,待人“贵贱少长一接以诚”,司马光、二程等名人皆乐以与之交游、论学,连童叟、衙役也皆称之为“我家先生”。熙宁十年,邵雍卒,宋哲宗赐谥康节。

邵雍的诗歌总集《击壤集》,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等方面。其诗不受韵律、句式所限,往往与其德性理趣、礼乐教化等思想结合,在当时即被争相学习、模仿。南宋以后,《击壤集》独特的诗风和蕴含的人生体验,成为东北亚各国儒生士子修业进德的一种价值寄托和人生信念。

——摘编自唐明邦《邵雍评传》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雍在当时受尊重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邵雍“击壤体”诗的影响。
8 . 《后汉书·荀爽传》中提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这表明汉朝
A.治国注重孝道B.孝廉是选官的唯一标准
C.儒学垄断教育D.人伦成为统治思想核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官学教育的内容合称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作为贵族的体育课,带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以后,各国为增强战斗力,不仅鼓励广大庶民参与兵役,而且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体育活动逐渐兴起,如齐国的蹴鞠、杂耍等。此外,养生体育也得到发展,形成“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

——摘编自李世华《中国古代体育简史》等

材料二   军国民体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其内容是效仿德日的军国教育,在新式军队和近代学堂中推行西方“兵式体操”,同时倡导尚武精神,渐而推广至普通民众,以达强国保种之目的。甲午战争后,军国民体育得到维新派的大力提倡,在梁启超等人“改造文弱之风,铸英武之体魄”的呼吁下,国人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1906年学部尚书荣庆将军国民体育引向深入,使“兵式体操”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进一步推展。

——摘编自律海涛《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想研究》等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视体育,不仅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曹卫东《新时代中国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体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军国民体育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追求。
10 . 1517年,马丁·路德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我正在阅读伊拉斯谟的作品,对其揭露和攻击僧侣和教士的无知感到高兴,但担心这不能增进基督和上帝的恩典,他太注重人事胜于神圣事物。”马丁·路德旨在
A.批判个人私欲泛滥B.抨击教会统治腐败
C.强化教徒信仰权威D.推动理性主义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