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C.人民不支持革命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2017·安徽安庆·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光绪二十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
A.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从实质上已突破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
D.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的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词,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2017-05-02更新 | 1049次组卷 | 48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