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样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下图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30年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重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
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孙中山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新民主主义革命

(3)材料3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及结果,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2017-11-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
省份1851年1874年
安徽约3760万不足1460万
江苏约4430万不足2000万
浙江约3000万不足1100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下表推知,清末满汉官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下表清末满汉官员人数表(部分)(单位:人)
年份项目1837 年1864 年
总督人数

满族

7

3

汉族

3

7

巡抚人数

满族

8

0

汉族

015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督抚比例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总督满汉比例巡抚满汉比例
18515:91:21
18525:142:28
185310:104:19
18566:96:12
18642:100:17
18652;120:22
A.民族企业得到汉族官僚支持B.汉人官僚严重动摇满清统治
C.边疆危机促成地方行政改革D.国内政局影响政治权力结构
8 . 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据此可知
曾国藩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孙中山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个封王朝而已
蒋介石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A.后世观点比当时言论更加真实B.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
C.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D.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定论
9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代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斗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求民主的高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