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时所记笔记纲目。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国际国内背景
2.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的签订
4.战争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的原因
2.金田起义与胜利进军
3.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4.运动转折点:天京事变
5.运动的失败及评价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战争经过:两个阶段、两次签约
3.战争影响
四、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战争经过
3.战争的影响
五、义和团运动
1.运动爆发的原因
2.运动概况
3.运动的失败及影响
六、八国联军侵华
1.侵华原因
2.战争经过
3.战争影响
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发生的背景
2.过程
3.影响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笔记的标题或内容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22-03-21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热身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政治体制仍基本沿用三司制度,并在三司之上设立督抚,用以监察地方和军务。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几次改制,以诏谕敕令、各类会典事例的形式,进一步规范了督抚制度,使督抚成为地方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此时,出于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督抚设立往往职权轻,任期短。

——摘编自孙文《明清督抚制度的嬗变及其评鉴》

材料二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势力进入中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而清政府赖以维系政权的八旗、绿营逐渐没落,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给予八旗、绿营毁灭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而对地方的权威开始流失。清政府将财政权和军事指挥权下放到地方督抚,同时还伴随着司法权、用人权等一系列权力,这些权力使得地方督抚的权力更加扩大。

——摘编 自王学斌《近三十年来晚清督抚制度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督抚制度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督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清代督抚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一   厘金由1853年专门负责镇压太平军的江南大营创办,这是一种向工商业寻求财政收入的行为。但这一收入起初在形式上仍是传统的,源于帝国工商税收中的住税或过税。征收厘金,最初是对“大行商铺”征收坐厘,这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传统杂税的一种(住税)。在实践中,坐厘的征收者也自认为这并非正税,承诺军务结束后即停止。后来,“坐厘”发展为“行厘”,由各省政府征收对过关卡口的货物就商品价值,值百抽一(税率1%),究其实这仍是传统的内陆关税(过税),不过传统的内地关税是中央政府征收的。

——刘守刚《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材料二   从此,各省督抚在办理军需的名义下,不仅把持了捐银,而且控制了更为重要的厘金,就是原来由中央财政管理的地丁钱粮,战区各省也时常以各种理由进行截留。这一变动,完全颠倒了原来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中央断了来路,各省督抚自行执掌银钱流向的开关:可以上交中央,可以自行留用,甚至可以付给其他省份或地区与己关系密切的军营。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厘金税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厘金税。
2022-05-0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19世纪40年代对美国、印度的铁路投资高潮后,外国投资者将中国置于其铁路投资的考虑之列。1863年7月,以英国的宝顺、怡和,美国的琼记、旗昌为首的驻上海的27家外国洋行,联名请求江苏巡抚李鸿章准许其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为此,外国投资者创设了苏沪铁路公司,在他们的投资计划中,仅土地收买费就在1万英镑以上。在其修建全国铁路的计划中,计划的着眼点是把作为生丝收购地的、联结内地市场的要地苏州与外国贸易直接连接起来。但是,这个计划受到中国方面的反对而遭遇挫折,真正得以实行是十几年以后的事。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国投资者提出在华投资修筑铁路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方面反对外国投资者在华修筑铁路这一现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54年,到访南京的英国人麦华陀指出:“士大夫阶层是大众舆论的领袖……叛军不是用心地争取其归顺,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和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可以用来说明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太平天国前期决策的失误
C.传统士大夫阶层的衰落D.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这些做法
A.激化矛盾加速了晚清政府的崩溃B.导致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C.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D.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困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西方人对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态度的变化,该运动
运动前期我们无法赞扬美国代表提出的通过干涉支持现政权,镇压中国革命的报告。
运动后期一般人必定放弃对该运动广大的同情,可用武力对上帝与人类的敌人进攻了。
A.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B.具有强烈的盲目排外的色彩
C.失败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 . 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市场……英国本可能介入美国(内战)以重启棉花贸易,但却选择投入中国的内战。事后英国首相会把介入中国一事,当作英国为何得以在不干预美国内战下仍能熬过经济崩溃的原因。或者换句话说,英国靠着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依据材料我们可以推论
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责任在美国B.英国的干预导致太平天国失败
C.近代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趋势D.英国外交政策是“亲美仇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民国初年,太平天国史的书写和研究范式出现了新变化。据如表可知,影响这些新变化的主要思想因素是
著作《太平天国志》《太平天国革命史》《太平天国野史》
观点在“自叙”中,作者坚守反满兴汉的民族革命立场。将太平天国的起事原因解释为“客帝临朝”,“盗憎”“中缘故族”。将抄本《洪杨纪事》的“首逆伪天王洪秀全”改为“本纪”。
A.农民朴素平等观念B.地主阶级改良思想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传统成王败寇思想
10 . 据统计1864年时清政府任命的10位总督中,汉人占9位;任命的15名巡抚则全部由汉人担任。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的兴起B.汉族民族意识复苏
C.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D.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2021-03-07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