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最能凸显如表中我国外交战略演变的主题是
时期外交基本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末“一边倒"(即与苏联结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两条线”(即反帝反苏)
20世纪70年代初“一条线"(即联美反苏)
20世纪8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不结盟政策
20世纪90年代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
2012年以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C.增进互信加强合作D.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2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时期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政策不受意识形态干扰B.目的在于维护世界和平
C.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D.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3 . 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A.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
B.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
2021-06-08更新 | 2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2004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塔什干宣言》中,强调了它是“建立在平等伙伴、相互尊重、互信和开放原则基础上的非集团组织”,表示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地区冲突与危机等复杂挑战,“能够并且应该在多边主义、各国相互协作、遵循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予以应对”,并宣布它准备以此为基础“与所有国家和多边组织进行积极合作”。这表明该组织
A.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B.是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组织
C.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D.是解决边界问题的协调机制
5 .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还能够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这是我们的两个大变化。”邓小平意在说明
A.国家要转移工作重心B.外交与内政相辅相成
C.要认清世界形势变化D.时代主题是和平发展
2021-05-07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1988到1992年间,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外交的丰硕成果
A.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发展B.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国家D.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7 . 邓小平指出,“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并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
A.发展全方位和平外交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D.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目标
2022-03-0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3年《关于接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和留学生工作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对阿尔巴尼亚、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尽量满足,对亚、非、拉已建交的友好国家有重点地、少量地赠给奖学金名额;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国家及日本一般不提供奖学金。此时的留学教育
A.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为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018-05-01更新 | 710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