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明人林大钦指出:“游民众则力本者少,异端盛则务农者稀。……小民无所利于农也,以为逐艺而食,犹可以为苟且求全之计。……大率计今天下之民,其有田者一二,而无田者常八九也。”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产物B.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重农抑商政策的重大改变D.封建地主阶级的强取豪夺
2 . 唐文宗时实行植茶制度,“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就积者”,即实行“官种、官制、官销”制度。组织缉私队伍打击茶叶走私,规定如贩茶叶3次,总数累计超过300斤者即处死刑;如为茶园茶户,只要私卖茶叶百斤以上,便须“杖背”;如捕获有组织武装茶贩的“长行群旅”,“茶虽少,皆死”。这些举措旨在
A.控制茶叶产售各环节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严厉打击贩茶的商人D.实现商业管理法制化
2022-03-20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商业活动越来越发达。当时的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且以后者为主。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当时,与宋王朝有海上贸易的达50个国以上,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2021-12-21更新 | 389次组卷 | 54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正德时期,徽州出现了外出经商的热潮,弘治以前“读书力田,间事商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而经商的丰厚利润也让一些士大夫纷纷出外经商,“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这表明
A.封建小农经济解体B.商品经济影响观念转变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经世致用思想逐渐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5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清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8 .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晩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四,试从经济政策的视角说明当时“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2021-07-2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成为了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B.匠有常主,计日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C.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10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3-26更新 | 2091次组卷 | 85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